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今天,谁牵住了原创技术的“牛鼻子”,谁就掌握了创新的主动权和发展先机。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是应对技术挑战、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更是引领行业未来、塑造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支点。
从科研的“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东煤炭集团”)正以持续涌动的创新动能,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11月20日,“政协委员走进神东——看科技创新发展”团队深入神东煤炭集团,实地探访能源企业以科技破题、创新领跑的生动实践。
神东矿区位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如何并行不悖,成为摆在神东人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为了服务‘国之大者’、服务产业需求,打造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原创技术策源地,成为实验室建设的初衷和使命。”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神东基地科研主管郝庆煖介绍,实验室围绕矿井水的“产、储、净、用”环节展开技术攻关,自主研发了煤矿地下水库关键技术。
截至目前,神东矿区累计建成35座地下水库,每年给矿区生产、生活、生态以及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供水超7000万立方米,实现了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有效保护。
“实验室成立以来,累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70余项,项目经费5.6亿元。其中,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3项,还系统研究提出了我国矿井水保护利用的战略目标和技术路线,推动矿井水成为战略资源并写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文件。”郝庆煖说,“我们将持续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为区域生态安全和能源保供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活水’。”
随着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加大,火灾、粉尘等风险日益凸显,加强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在国家能源集团矿井通风安全与职业健康防护研究中心,智能通风、瓦斯防治、防灭火、粉尘防治与职业健康防护4个研究所分工明确,418台(套)高端仪器设备支撑着多项前沿研究。这里以“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结果导向”为原则,直面生产一线的需求:优化通风系统、解决工作面低氧问题、构建火灾监测预警体系、研发智能降尘与个体防护装备……
“目前,研究中心发布企业标准40项,授权或受理发明专利21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神东公司科技创新项目26项,累计投资8954万元。”通风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一通三防”原创技术策源地,守护国家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安全发展。
“神东煤炭集团把实验室建在生产一线,让智力资源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为煤炭行业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新范本,充分展现了能源标杆企业的责任与担当。”榆林市政协委员、榆林市城市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峰说。(记者 苏欣雨 通讯员 李敏)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