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深耕至地下60厘米且不乱土层的螺旋深耕机,近日在我市高陵区部分农田投入使用,为解决冬小麦传统耕作深耕不足、土壤盐碱化等难题提供了新技术方案。
11月15日,记者在高陵区鹿苑街道马家村的田间地头看到,技术人员正在为农户讲解耕作深度、作业间距等技术要领,确保机械化作业规范高效。据了解,传统耕作方式耕作深度仅为15-20厘米,土壤保墒效果欠佳,制约了粮食生产潜力。为提升秋播质量,高陵区农业农村局经过多方考察,引进了这款深耕性能突出的螺旋深耕机。
这款设备最浅耕作深度为30厘米,最深可达60厘米,并且不乱土层。作业过程中,底层土壤不会被翻到表面,表层的熟土仍保留在原位,同时能将土壤打成均匀的颗粒粉末状,显著改善细碎度。
记者了解到,推广螺旋深耕技术是高陵区推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的关键举措,有力助推农户提升科学种植水平,全方位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首席记者 骆妍)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