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许多职场人“久坐不起”已经成为常态,这个看似平常的习惯正悄然提高罹患糖尿病风险。
2025年的世界糖尿病日提出“了解更多,行动更多,关注职场糖尿病”的口号。为什么久坐会成为健康隐患?我们该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守护血糖稳定?11月14日,记者采访了西京医院内分泌科周洁主任。
职场人需警惕糖尿病发生
周洁介绍,糖尿病是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胰岛素分泌/作用缺陷引起的长期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可能引起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还可能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糖尿病有多种类型,而职场人最需关注的是2型糖尿病,核心是身体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持续偏高。早期症状其实很“生活化”:频繁口渴,喝再多水也像“解渴无效”;排尿次数变多,尤其是白天跑厕所的频率明显增加;白天容易疲劳,午休后也提不起精神,工作时总走神;没刻意减肥却体重变轻,或食欲大增但体重没变化。
周洁说,千万别小看这些“无伤大雅”的症状,它可能会逐渐拖垮工作状态,还可能引发心血管、肾脏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让身体陷入“连锁危机”。
这些群体容易被糖尿病“盯上”
周洁解释,糖尿病“偏爱”职场人并非偶然。因为职场人的办公习惯、饮食和运动状态恰恰踩中了糖尿病的多个雷区。
久坐不动,代谢“偷懒”。职场人每天“窝”在办公桌前8小时以上,身体消耗的能量大幅减少,多余热量转化成脂肪堆积,直接影响身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就像让代谢系统“躺平摸鱼”。
饮食“踩坑”,血糖波动大。职场人工作一忙就“开启高油高糖的快乐”,奶茶、甜点这些食物会让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骤升骤降。长期下来,身体代谢负担越来越重,调节血糖的“开关”也会逐渐“失灵”。
作息混乱,代谢节奏被打乱。频繁加班、熬夜赶工……这些都会打乱身体生物钟,让激素分泌和代谢节奏变得“混乱”,进一步降低身体对血糖控制能力,给糖尿病可乘之机。
医生给出控糖建议
饮食方面可根据工作强度,适时调整能量摄入,每天1袋牛奶,每天200-250克碳水化合物,每天3个单位优质蛋白(1单位优质蛋白=猪肉1两=鱼2两=鸡蛋1个),每天500克蔬菜。4句话总结:有粗有细、不甜不咸、少吃多餐、七八分饱。
运动方面,运动前穿着舒适,装备齐全。运动前血糖小于5.6mmol/L适当加餐,饭后1小时左右开始运动,活动30分钟,每周至少活动5次。
做好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评估血糖控制需结合短期监测与长期指标,核心兼顾准确性与全面性。短期可通过指尖血糖仪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稳定时每周测2-4次,波动大或调整增方案时每日测4-7次,覆盖餐前、餐后及睡前。长期需查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不受单次波动影响。对于血糖波动较大患者可以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实时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变化大或者出现了手足麻木,足部皮肤破溃感染,视物模糊等身体不适情况需及时就医,避免“小问题”拖成“大毛病”。
记者 高瑞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