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节假日,高速服务区总弥漫着开水冲泡的速食香气,藏着旅客对餐饮选择匮乏的无奈。如今行走在陕西高速服务区,陕北羊肉面、关中肉夹馍、陕南蒸盆子轮番登场,当小炒锅气取代速食香气,高速路上的消费升级悄然发生,旅途的疲惫也在热气腾腾的美食中悄悄化解。
服务区里尝遍陕西味
治愈旅途疲惫
“以前跑高速,服务区里要么是凉透的盒饭,要么只能冲泡面凑合。”今年暑假期间,西安市民楚先生一家自驾从内蒙古经山西返回西安,连续开了六七个小时车后,夜里8点多驶入澄城服务区,煎饼摊的香气瞬间驱散了周身的倦意。煎饼卷着脆生生的黄瓜丝、土豆丝,再夹点辣子,一家人吃得十分过瘾,直言“咱陕西的服务区饭菜真可口”。
随着陕西高速服务区对地方美食的深度挖掘,越来越多像楚先生这样的旅客,自驾途经服务区时不再受限于“泡面+火腿肠”的搭配,能一站式品尝三秦特色美味,让单调的旅途多了份“舌尖上的期待”。
“汤头鲜,一口下去浑身暖和,特别适合长途开车后补充能量。”常往返陕晋两地的货车司机王师傅,最迷恋陕北服务区的羊肉面。近期采访中,记者随机调查多位自驾游客发现,肉夹馍、饸络面、羊肉面等陕西特色美食,凭借扎实口感和浓郁风味,成了服务区里的“人气王”。
一碗金奖荞面饸饹
让“过路”变成“打卡”
10月底,记者专程驱车在中午12点赶往淳化服务区,感受这里的烟火气。
一推开服务区北区大门,“淳化荞面饸饹”的招牌在灯光下格外显眼。透明操作间里,60岁的淳化人任青梅师傅娴熟地把面团放进压面机。一根根粗细均匀的饸饹面落入沸水,水面泛起细密气泡,热气裹着面粉清香飘散。煮好的饸饹面捞出沥干,加入肉末臊子、撒上葱花,最后浇一勺滚烫的大骨汤,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用餐区里,跑榆林到西安线路的三名货车师傅正围坐吃面。刘师傅边吃边介绍:“这碗饸饹我们每月最少来吃三四回,跑长途就盼吃口热乎的,这面有荞麦的韧劲,大骨头汤也鲜得很。”他还指着碗边的蒜泥碟对记者介绍:“一开始我不爱加蒜泥,老板推荐说蒜泥是这碗面的灵魂,拌进红油汤里味道果然绝,热汤下肚全身都暖和。”一旁的顾师傅喝光碗底的汤补充道:“每次在这儿歇20分钟,吃碗面再上路,都不用备面包矿泉水了。”
被香味感染,记者也点了一碗面。面条筋道爽滑,辣汤香辣不燥,臊子肉香浓郁,汤底透着醇厚肉香,瞬间理解它“圈粉无数”的原因。
“平时一天能卖50碗左右,国庆、春节这些长假销量能翻五倍,日均200多碗。”该店店长说,不少司乘吃过一次就成了回头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碗饸饹的“圈粉秘诀”,藏在每一个制作细节里。原料坚持“3∶7”黄金配比——3成荞面粉搭配7成麦粉。这个比例经过反复试验,既能保留荞麦清香,又能保证面条筋道不坨。汤底也是“重头戏”,每天清晨后厨支起大锅,用新鲜猪大骨和十余种香料小火慢熬1个多小时,熬汤时同步和面、醒面,确保食材新鲜与口感。
店里的厨师、服务员都是土生土长的淳化人。“咱淳化人从小和荞面打交道,和面、调汤有自己的心得,更懂怎么做出地道家乡味儿。”店长介绍。面档玻璃上挂的“铂金一等奖”奖牌,引来不少吃完面的游客拍照发朋友圈。据了解,这是在2024年,该店厨师参加“第三届淳化荞面饸络制作技艺比赛”时拿到的最高奖项。常有旅客吃完面感慨:“没想到路过服务区,还能吃碗金奖面。”
“前期调研时发现,跑高速的司乘舟车劳顿,最需要喝口热汤、吃口热面。荞面饸饹刚好符合需求,而且荞麦健康有营养,适合多数人群。”淳化服务区经理侯方甲介绍,2023年服务区特意邀请淳化县荞麦产业协会专家指导饸饹面制作工艺,还推出“免费加面”服务。
正是这些贴心与实在,让不少司机慕名前来,甚至有户外越野车队把这里当作“打卡点”。
大流量服务区
凭“美食矩阵”圈粉
如果说淳化服务区这类小流量服务区靠“拳头产品”打响名气,那像武功服务区这类大流量服务区,则凭借丰富多样的“美食矩阵”吸引旅客。
位于连霍高速西宝段的武功服务区,日均车流8000辆次、客流1.5万人次。10月底,山西自驾游客王女士边吃刚端上桌的牛肉拌面边感慨:“走到你们武功服务区,东西种类多到不知道点啥,得专门留点肚子才行。”
进入服务区,第一眼就能看到陕西人熟悉的肉夹馍和凉皮。现烤馍皮外脆内软,腊汁肉卤香透骨,咬一口满是油香;手工凉皮口感筋道,搭配秘制油泼辣子,酸香过瘾,瞬间唤醒味蕾。
再往里走,川渝小吃长廊格外热闹:酸辣粉的红汤在锅里翻滚,小面的麻香扑鼻而来。牛百吉纯汤牛肉面档口的透明厨房让人放心,师傅们正忙着现熬牛骨汤。
除了热食,服务区还瞄准旅客“轻餐饮”需求:鲜榨果汁的清甜混着现磨咖啡的醇厚,冰糖葫芦的糖壳晶莹剔透。
“我们做过详细调研,现在旅客对餐饮的需求不再是‘吃饱’,而是吃得好、吃得有特色。”武功服务区经理李强介绍,目前服务区餐饮品类已覆盖200余种,从简易自助餐到精品土特产,从地方小吃到连锁品牌一应俱全,日均餐饮客流量超8000人次,成为服务区里最具活力的区域。
美食引服务区转型
不止停留在“舌尖惊喜”
不止澄城、紫阳南、淳化、武功这几处服务区,如今陕西高速路网中,越来越多服务区竖起“特色美食”招牌:子洲馃馅的香甜、蓝田老碗面的筋道、涧池烩面片的扎实、香酥牛肉饼的酥脆、再加上经典“三秦套餐”……截至目前,陕西各服务区已引进50余种地方特色小吃。
这些美食不仅通过服务区窗口,原汁原味展示陕西饮食文化,为司乘提供更多选择,更让服务区成了推广陕西饮食文化的新平台,推动交通、旅游与美食深度融合,为三秦大地的高速增添独特“味道”。同时,特色美食也为服务区经营注入新活力,推动其从“单一功能站点”向“多元服务空间”转型。
各色美食的出现,悄然撼动了泡面在服务区的“江湖”地位。目前陕西高速公路网分布着155对服务区,其中148对由陕西交控服务管理集团运营。根据此前报道过的相关数据显示,这些服务区的方便面销售额占比从2023年的3.2%降至如今的1.9%,下降幅度明显;同期餐饮零售总额稳步增长,2023年全年为5.16亿元,2025年仅1-8月就达4.46亿元,按月均销售额计算,增幅显著。
据业内人士分析,销售额“一降一升”背后,是旅客消费习惯的转变:越来越多人愿意在服务区坐下来,细细品尝地道特色美食,而非选择便捷却寡淡的泡面。当服务区能提供比泡面更美味、更实惠的选择时,泡面自然就不再是首选。
陕西高速服务区的改变,不止停留在餐饮层面。近年来,陕西交控服务管理集团锚定“打造国内一流交通服务运营商”目标,依托庞大路网资源,围绕“一区一特色、一区一品牌、一区一文化”思路,结合高速沿线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从新型服务、业态、主题、营销、管理五个方面着手,打造了一批兼具文化展示、交旅融合、农特产品销售、休闲体验等功能的“三秦新驿站”。
西安外环高速的子午服务区,除了美食,还推出“长安驿·有趣”数娱潮玩运动工厂、沉浸式卡丁车探险乐园、生态运动乐园等体验项目,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如今不仅是旅途休息站,更成了西安市民假期游玩的新选择。
连霍高速西宝段的高桥服务区,是全国首个“丝路自驾旅游”主题高速服务区,从装修风格到文化展示都融入浓厚丝路元素,让旅客休息时也能感受丝路文化魅力。
包茂高速的柞水服务区,则紧扣当地产业特色,打造“柞水木耳”主题IP。服务区大厅常设助农摊位,旅客可现场试吃,还能直接下单享受包邮到家服务。这种“服务区+助农”模式,既让旅客带走陕西特产,也为当地农户打开销路。
从“下车吃碗泡面就走”到“下车能玩一天”,从把司乘当“过客”到吸引他们成“游客”,如今的陕西高速服务区,正依托四通八达的路网,不断焕发新活力,丰富着司乘群众的旅途体验。
记者 梁璠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