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部全新的住房“租赁指南”,对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等,做出了系统化的制度安排。作为住房租赁市场的参与者,租户、房东、机构等对此高度关注,对于各方聚焦的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和梳理。
租户
权益保障是核心关切
对于广大租户而言,《条例》实施后,自身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无疑是他们最关切的问题。
《条例》明确规定,用于出租的住房应当符合建筑、消防、燃气、室内装饰装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
除了安全这一重要因素外,租金与押金也是租户“计较”的问题。“租房容易,退租难。我就遇到过以各种理由克扣押金的房东,作为租客总有种无力感。”在西安工作的小王,有丰富的租房经历,他曾遇到过一位“不好说话”的房东——仅仅因为“卫生打扫不彻底”,就扣了一半押金,小王虽满心委屈却也无可奈何。《条例》中规定住房租赁合同应当明确约定押金的数额、返还时间以及扣减押金的情形等事项,出租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让像小王这样的租户,押金安全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此外,租金的稳定性也让租户租住得更踏实。记者了解到,《条例》虽未对租金涨幅作出具体限制,但明确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内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住房的租金水平信息。这将使得租金更加透明,房东涨租时也会有所顾虑,从而保障租户在租赁期内租金的相对稳定。
房东
成本与权益平衡是关键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房屋租赁过程中,无论是出租人还是承租人,对于自身权益的考量都会放在第一位。
“按要求,出租房屋必须符合一系列标准,对于房屋出租人而言,就可能会增加房东的前期投入和维护成本。例如,房屋的消防设施、燃气安全等都需要达到相关标准,老旧房屋可能还需要进行改造等等。”在西安拥有两套出租房的张女士表示,为了使房屋符合新规要求,她需要投入不少费用对房屋进行整改,这让她感到压力不小。
此外,作为房东,张女士对于恶意破坏房屋或拖欠租金的租客也是心有余悸。她就曾遇到过租客在房屋内肆意破坏,墙面被涂得乱七八糟,家具也有不同程度损坏的情况,而当时由于合同约定不明确,她维权困难重重。《条例》明确了承租人要合理使用房屋设施、不得改变房屋结构等义务,她希望能够落实到位。
机构
规范经营与业务转型迫在眉睫
《条例》规定,住房租赁企业单次收取租金超过三个月或者单次收取押金超过一个月租金的,应当将收取的租金、押金存入住房租赁资金监管专用账户,平台不得代收代付租金、押金。住房租赁企业出租房屋的,应当通过住房租赁平台完成网上签约和登记备案。“这些规定也意味着房屋租赁关系中第三方,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优化网上签约流程,确保租赁合同备案工作的高效、准确进行。”
记者了解到,面对新规的实施,中介机构、租赁平台也在积极寻求业务转型。一些中介开始加强对租赁服务的深度挖掘,提供诸如房屋维修、家居清洁等增值服务,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专家
对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小东表示,《条例》的出台为治理住房租赁市场乱象提供了法律武器,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市场的房源供给不合格、押金难退等问题。
“《条例》的实施对于住房租赁市场来说是一次重大变革,不仅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全链条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时,推动‘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落实。各方应积极适应《条例》带来的变化,共同推动住房租赁市场朝着更加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西安交通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杨东朗说。
首席记者 龚伟芳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