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手”被正式纳入职业病 分清酸痛与病变 这份护腕攻略请收好

2025-08-10 05:50:49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腕管综合征的发病与“过度用手”密切相关。当手腕频繁进行屈伸活动,或长期保持特定姿势时,腕管内的组织容易出现水肿、滑膜炎,导致腕管空间变窄,正中神经受压...

  8月起,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正式实施,腕管综合征——这个被俗称为“鼠标手”的疾病,首次作为职业病正式被纳入国家的法定目录。这一变化引发广泛关注:为什么腕管综合征会成为职业病?它和普通手腕酸痛有何区别?日常又该如何预防?8月8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西安市红会医院手外一病区主任欧学海。

  腕管综合征与普通手腕酸痛

  有本质区别

  欧学海介绍,很多人常把手腕酸痛当作疲劳信号,以为就是腕管综合征,但其实腕管综合征与普通手腕酸痛有着本质区别。医学上,腕管综合征是指手腕部控制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一半区域的正中神经,在腕管内被卡住或压迫后出现的神经损伤。其典型症状是手指麻木、刺痛,尤其夜间或清晨症状会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在睡觉时被麻醒。更具特征性的是,患者会出现大拇指与小指对捏困难,手部精细动作能力下降。

  而普通手腕酸痛多表现为肌肉或关节的酸胀感,不会伴随手指麻木、感觉减退等神经症状,通常休息后即可缓解。欧学海强调,一旦出现手指持续麻木超过一周,或伴随手部无力,就需警惕腕管综合征的可能。

  腕管综合征的发病与“过度用手”密切相关。当手腕频繁进行屈伸活动,或长期保持特定姿势时,腕管内的组织容易出现水肿、滑膜炎,导致腕管空间变窄,正中神经受压。

  欧学海表示,从职业分布来看,需要反复屈伸手腕或长期保持手腕极度屈曲姿势的工作者风险最高。例如流水线工人、厨师、钢琴演奏者等,他们的手腕每天要完成成百上千次重复动作。此外,程序员、文字工作者等长期使用鼠标、键盘的人群,由于手腕常处于背伸状态,也容易诱发疾病。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长时间低头刷手机、玩游戏导致的“手机手”,也已成为腕管综合征的新诱因,“握持手机时手腕的外旋姿势,会持续增加腕管内压力。”欧学海解释。

  拖延不治会致肌肉萎缩

  早干预是关键

  确诊腕管综合征主要依靠肌电图和超声检查。肌电图可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判断神经受损程度;超声则能直接观察正中神经的形态变化,两者结合可精准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方案。

  治疗上分为三个阶段,轻度阶段可以通过减少手腕过度使用,口服甲钴胺和维生素B1、B6药物,配合局部热敷即可缓解;若保守治疗无效,中度阶段可采用支具固定手腕,限制腕关节活动,促进神经恢复;当出现肌肉萎缩或麻木持续加重时即为重度阶段,需进行微创手术松解腕管,解除神经压迫。

  欧学海提醒,腕管综合征若不及时干预,会形成“压迫-水肿-更严重压迫”的恶性循环。初期可能只是偶尔麻木,但若神经长期受压,会逐渐出现手部感觉减退、肌肉萎缩,最终导致大拇指对掌功能永久受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临床中曾出现过因忽视症状,最终无法完成扣纽扣、握笔等精细动作的病例。

  日常预防有妙招

  这些习惯要养成

  对普通人而言,预防腕管综合征的核心在于“避免手腕过度劳损”。欧学海建议,每使用电脑或手机30分钟,应暂停活动,做5分钟手腕放松运动,如缓慢转动手腕、握拳后缓慢伸展手指;使用鼠标时可以在腕部垫软垫,保持手腕中立位;看手机时保持视线与屏幕处于同一水平线,避免低头含胸;日常还可以多做“抓握-伸展”动作,增强手部肌肉力量,改善腕部血液循环。

  此次腕管综合征被纳入职业病目录,不仅体现了对劳动者健康的重视,更提醒公众关注“用手健康”,欧学海表示,无论是职场人还是学生,都应学会科学用手,灵活的双手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一定要给手腕多一份呵护。

  首席记者 马相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腕管综合征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