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老庵寺村:从深度贫困村到美丽休闲乡村的华丽蝶变

2025-07-28 15:15:18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近年来,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建乡村、优环境、增收入、促融合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绘就了一幅宜居宜业、富裕富足、和美和顺,充分彰显秦岭山水风韵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建乡村、优环境、增收入、促融合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绘就了一幅宜居宜业、富裕富足、和美和顺,充分彰显秦岭山水风韵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盛夏时节,行走在下梁镇老庵寺村,四周群山环抱,亭台楼阁依水而建,一栋栋黄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漫步在村道上,抬头是“景”,入目是“画”,每一步都似在画中穿行,一幅“高颜值”的乡村画卷在眼前生动铺展。

  “近几年我们老庵寺村变化特别大,环境变好了,路也修得漂亮了,绿化、人居环境现在都弄得特别好,住得也特别舒适,空气啥的也比较好,外地来的游客也说我们这的环境特别好。”村民陶秀刚笑着说道。

  2024年以来,村“两委”以“千万工程”为统领,整合3000万元项目资金,率先打响基础设施攻坚战。5公里“四好农村路”如银链缠绕山间,1400延米花墙与1100延米挡土墙勾勒出整洁的村落轮廓。最引人注目的是25户民居的民宿化改造——青瓦白墙间点缀着唐灯、唐诗等元素,既保留了秦岭民居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文化符号。

  “我们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像绣花一样精雕细琢。这种‘微改造’模式不仅节省了成本,更让老建筑焕然一新。”老庵寺村党支部书记李小涛介绍。

  乡村要振兴,完善基础设施是保障,产业兴旺是“核心引擎”。在老庵寺村地载木耳种植基地,一排排木耳菌袋整齐排列,一簇簇肥嫩的木耳长势喜人,这几天,来自村上及周边的30多名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黑木耳,现场一派丰收忙碌景象。村民陶伦芳是其中一位,她趁着空闲,来到了木耳基地采摘木耳,每天也有90元的收入。

  “村上搞这木耳产业搞得很好,我们在这打工能挣些钱,一年也能挣七八千块钱。出门打工现在都没人要,搞木耳种植让我们这些人有了收入来源,要不一年到头一分钱都挣不到,现在感觉日子过得很好。”陶伦芳开心地说。

  老庵寺村今年春季发展地栽木耳110亩,年可种植木耳100万袋,可带动周边及本村500余人就地就近务工。同时,大力发展食用菌、林下经济、农家乐、民宿等富民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从单一务农迈向多渠道增收,全村群众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基地务工、集体经济年底分红等实现人均增收9000余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李小涛说:“集体经济体量倍增,2家村集体企业与8家专业合作社盘活1.3万亩林地、650亩土地,年营收350万元,纯利润65万元;主导产业规模倍增,187个食用菌大棚种植香菇30万袋,还发展了240亩中药材、50万尾冷水鱼与100千瓦光伏项目,构成了多元产业矩阵。”

  近年来,老庵寺村乘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东风,借“千万工程”实施之力,实现了从“深度贫困村”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蝶变,并成为全省冬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入选村落,今年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千万工程”示范村,蹚出了一条具有秦岭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创新之路。(记者 王斌 通讯员 姜枝朝 李字武)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柞水县 老庵寺村 乡村振兴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