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歌者”巴陇锋《丝路寻祖》作品分享会在西安召开

2025-07-03 15:07:54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7月2日,由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主办的陕西作家巴陇锋长篇小说《丝路寻祖》作品分享会在西安召开。...

  各界新闻网讯 7月2日,由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主办的陕西作家巴陇锋长篇小说《丝路寻祖》作品分享会在西安召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韩鲁华,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钟法权,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新平,诗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李明,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教授高宝萍等相关人员参加。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辉主持会议。

  王新平在致辞中说,希望通过这次作品分享会,进一步促进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加速学院相关人才的培养。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依托学校能源矿业特色,瞄准“双碳”目标和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进行学科建设,其中一个研究重点即与吉尔吉斯斯坦相关,这与《丝路寻祖》中所反应和描写的内容不谋而合。

  发言环节,陕西作家巴陇锋回忆了十几年来“丝路长篇三部曲”的构思、创作、出版及影响的点滴。第一部《丝路情缘》为中国丝路题材长篇小说的先声之作,2016年出版,第二部《丝路寻祖》2024年8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三部《丝路商缘》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北部湾的故事。巴陇锋因此被《西安日报》誉为“丝路歌者”。

  在研讨环节,韩鲁华说,《丝路寻祖》是一部丝路主题创作,以吉尔吉斯斯坦姑娘索娃娜东行寻根为主线,交织爱情与新生,展现丝绸之路的现代风貌。西安的古韵今风、丝路的历史回响,都在见证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叶振连脉”的深情互动、双向奔赴。作者将宏大主题与日常生活以及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紧密结合,拓展了丝路意涵,丰富了丝路艺术形象,作品思想内涵丰厚,并充满了诗意化,引人入胜。

  钟法权说,《丝路寻祖》是一部新时代的传“情”之书,作品找到了“言说”的最佳切入点,以第三视角尽显今日西安之繁华,在现实与过去的碰撞中、在变与不变的交融中展现了“一带一路”的辉煌成就。小说自然融入寻祖、西安全运会、5G、粮食安全、长安号欧亚班列、非遗、环保等热点元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足以为时代留影。

  王新平认为,作品以接近年轻人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模式,把时代要素融入丝路故事,成为讴歌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代中国蓬勃发展生动现实的一部力作。整本书以“爱”为主线,将亲人之爱、祖国之爱贯穿始末,笔下文字力透纸背,文中故事感人至深;作品撷取西安本土文化符号,用细腻文字勾勒出中亚与中国跨越时空的血脉联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久违的文字力量。

  李明说,《丝路寻祖》以吉尔吉斯斯坦陕西村女孩作为主角,爱情故事、回乡故事具有典型性、生活化的特点。作品语言鲜活、细腻、接地气,使得小说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张辉说,巴陇锋立足当下,将对“一带一路”的观察思考与创作实践巧妙结合,其敏锐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生活现场的创作姿态及其所产生的成果,奏响了时代最强音,巴陇锋“丝路长篇三部曲”值得关注、研究和阐释。

  在朗诵环节,学生代表王一帆对《丝路寻祖》第一章《百年寻根梦》中索娃娜踏入陕西地面的激动心情和丰富内心的片段,魏煜梅对小说描写曲江池、陕南九寨沟、黄河壶口瀑布的片段,马依晗璋对第四章《我是仙丫头》中描写女主角见到西安城墙的深切感受的片段,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朗诵表演。

  分享环节,大家就《丝路寻祖》读书心得与巴陇锋进行面对面交流。大家认为,《丝路寻祖》让人内心宁静,并感受到“做中国人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现场气氛热烈,活动被推向高潮。

  据了解,巴陇锋《丝路寻祖》将作为西安科技大学中亚行的“伴手礼”,回到女主角索娃娜的出生地吉尔吉斯斯坦。(杨世恩)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丝路寻祖》 作品分享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