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拓玲
近日,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举办。“陕西好人”张喜平荣获敬业奉献“中国好人”殊荣。
从困境中蹚出人生“光明路”
张喜平,1964年出生在今西咸新区马王街道马王村,自幼因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他没上过学,却靠听学会了加减乘除。10岁起,他便尝试拉架子车等各种活儿,虽屡屡碰壁,但从未放弃。
20岁时,经常在市区卖鸡蛋的邻居曹大嫂鼓励他一起出去卖鸡蛋。后来,张喜平开始靠卖鸡蛋谋生。
每天凌晨5点,他挑着180斤鸡蛋,转乘两路公交车,历经2个多小时,来到离家30多公里的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他自创“良心秤”,按个数估算重量,从不缺斤少两。
1990年,张喜平收养了一名弃婴,省吃俭用,将养女拉扯大,送她上大学,直至结婚生子。此外,他还数十年如一日地赡养着如今80多岁的老母亲。
张喜平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先后荣获“陕西好人”“中华慈孝人物”等荣誉称号。2025年5月,他又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讲述张喜平事迹的影片《我心光明》也于去年底完成拍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后期制作,张喜平本人也参与了演出。张喜平的故事将被搬上大银幕,激励更多人。
谈及此次荣获“中国好人”殊荣,张喜平说:“这份荣誉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鞭策,更是鼓励。我还会一如既往在街区卖鸡蛋,做到诚信经营,用自己的双手打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凡星闪耀引领更多人向上向善
据悉,仅2023年以来,经西安推荐,共有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除了张喜平,他们中还有扎根基层40多年,为高陵区群众文化事业默默奉献的高陵区文化馆馆长甄陵;创办西安慈善心羽家园,六年多来让上千个异地就医患儿家庭感受如家般温暖的常向阳;扎根秦岭三十载,誓将南水向北流的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陕西引汉济渭工程总设计师李凌志;自掏腰包办起敬老院,多年来免费为十里八村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早餐和午餐的周至县骆峪镇向阳村村民田根全;在坦桑尼亚航班失事坠湖事故中勇救异国幼儿,创造生命奇迹的中交二公局坦桑尼亚BK2标项目工程部部长张林;用自己的善举为深陷困境的人带去温暖,让爱与希望的力量在轮椅上蔓延的残疾人田野;曾荣获“巾帼精英”“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的陕汽技校建筑金属构造工匠班教师胡敏。
凡星闪耀,德润古城。他们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引领更多西安人向上向善,为大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