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守好绿色“活化石”

2025-04-25 15:32:30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设立和安装古柏区域太阳能安防监控系统、雷电拦截系统、气象监测站、大气电场仪等设施设备,实现古柏全方位无死角24小时监测监控,还可以实时监测到古柏区域的温度、雨水、大风和雷电活动及防护等情况,极大地提升古柏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效率。”4月22日,洛南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何伟南指着页山古柏旁的立杆监测设施说。...

  “设立和安装古柏区域太阳能安防监控系统、雷电拦截系统、气象监测站、大气电场仪等设施设备,实现古柏全方位无死角24小时监测监控,还可以实时监测到古柏区域的温度、雨水、大风和雷电活动及防护等情况,极大地提升古柏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效率。”4月22日,洛南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何伟南指着页山古柏旁的立杆监测设施说。

  何伟南口中的页山古柏位于洛南县古城镇柏庵村庙上组,又名“栖霞柏”,树身目前高23.1米,胸围8.2米,根围9.2米。是全国树龄超过5000年的5棵古柏之一,被誉为“秦岭古树王”、绿色“活化石”和“有生命的文物”。

  洛南地处祖脉秦岭东段南麓,全县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现有古树名木1.2万多株,其中散生古树147株、古树群6个。这些散落在城乡的“绿色国宝”,用年轮见证着历史,守护着一方水土。

  今年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开始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意义重大。

  何伟南解释,保护古树,就是保护优良种源的基因库。古树的基因图谱具有长寿基因和抗性基因等基因资源,是植物遗传改良的种质材料。还具有珍贵的生物科研价值,研究学者通过古树年轮结构,可以了解气候、水文、地质、地理、生物、生态等变化情况。

  洛南县历来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早在《古树名木保护条例》《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关于推进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的若干措施》颁布之前,洛南县就已经积极探索古树保护的有效途径。

  “洛南古柏历史悠久,是洛南人民心中的精神象征。当地群众普遍具备较强的保护意识,围绕‘九个抓’认真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洛南古柏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何伟南说。

  面对已经摸清的家底,该如何保护呢?

  “人防和技防都要有。”何伟南表示,依托林长制组织体系,洛南成立全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洛南古柏保护工作专班,完善县、镇、村、养护人“四级”保护体系,落实“三书、三长、三员”保护责任机制,开展一月一监测,实行“一树一策”“一树一档”和一支保护队伍,织牢古树名木的人防保护网。

  按照保护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洛南县还特别注重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在古柏保护中的运用:开展古柏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组建洛南古柏防雷及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将无人机喷施无公害生物农药和人工烟剂综合防治病虫害相结合,设立古柏消防器材室,建立古柏消防池2个,配备高射程大功率消防灭火系统,增强古柏防火、抗旱能力,让古柏“老有所依”。

  由于历史原因,页山古柏和柏庵村村民生活区相互交错,如何进一步优化古柏的生存环境,是摆在干部群众面前一个现实问题。

  “首先要恢复优化古柏的本体和周边生长环境,其次要让周边群众参与到保护中来,同时享受到古柏带来的好处。”何伟南介绍,在保护古柏的过程中,编制了《洛南古柏本体原生境恢复实施方案》,坚持生态修复与个体保护并重、科技监测与人工巡护并重、制度建设与依靠群众并重。

  现如今,全国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游览,参观古柏,古柏生长处已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他们在古柏生长处开展议事活动、科普宣传和文化活动,精神文化得到提升。

  说到古柏保护带来的好处,古城镇柏庵村党支部书记张娟深有感触:“减轻了巡查任务,不用随时担心下大雨造成浸泡,影响古柏生长,工作之余出游也有更合适的地方了。”

  “守护古柏是我的责任,但每次来到古柏下,只要目光触及这颗古柏,内心便不由自主地平静下来,仿佛所有纷扰都被远远隔开。”驻守古柏的保护中心干部王平和守护古柏的护树员张麦会告诉笔者,因这份特殊的情感,他们总会顺手拿起工具,认真打扫古柏周边的卫生。

  2024年4月初,古柏少数树叶发黄,乡亲们很担心。洛南县林业局随即邀请国家和省上专家多次实地“诊断”,之后经过古柏本体生境恢复,使得古柏的长势逐渐恢复,各级保护责任人悬着的心才放下。

  洛南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宣传贯彻《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加大古树名木宣传力度,讲好古树故事,增强公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同时,将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坚持“一树一策”,有序开展濒危衰弱古树的抢救复壮保护工作,切实做好古树名木保护。(通讯员 毕波波)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洛南县 古柏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