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洋 整理
【新闻回放】今年,发展庭院经济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近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指出,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庭院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网友观点:坚持因地制宜基本原则,以科学的规划、精准的政策、创新的举措加以推进,相信小庭院将变身“聚宝盆”,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创新路径。
网友观点:推动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手段,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技术等难题,鼓励他们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要强化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品牌,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
【新闻回放】当陕西历史博物馆宣布取消闭馆日,当北京城市图书馆的灯光亮至深夜,这些“不打烊”的文化场馆正在重塑现代都市的精神地标。这场静悄悄的文化服务变革,既是对动态生活节奏的主动适应,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深刻转型。
网友观点:文化场馆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通过一次次的文化洗礼,能够让人们在感悟历史中触摸到生活的美好。“不打烊”文化馆不仅让更多人“尽兴而归”,也让一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
网友观点:当前,文化消费正在经历从量到质的升级。公众不仅需要更多的文化产品,还需要更好的文化体验。博物馆取消“闭馆日”正是顺应这一趋势,为公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取消“闭馆日”标志着博物馆服务理念的转变,不再是被动等待观众上门的文化殿堂,而是主动拥抱公众的公共客厅,让文化资源真正服务于民。
【新闻回放】近日,“挖野菜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方式”这一话题登上热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城市喧嚣,走进田间地头,挎上竹篮、拿起小铲,开启一场与野菜的“约会”,挖野菜正逐步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交方式。
网友观点:传统的农事活动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只要合理引导、规范参与,这一活动有望持续为年轻人带来健康、有趣的社交体验,对传承传统饮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积极作用。
网友观点:“打野社交”是年轻人用一把铲子挖出的新的社交方式。从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抽离,在泥土的触感、野菜的清香中找回“野生”“原始”的生活状态,这是生活中的精神食粮。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