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隐患、提升绿色出行效率,延安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专班以延安大学为试点,率先探索“智能充换电一体化”服务模式,通过政校企协同、技术赋能、资源共享,构建安全便捷的校园充换电服务体系,为全市推广充换电新模式积累经验。
政校企联动构建智能网络。市专班协调相关部门,由延安大学联合中国铁塔延安分公司投入300 余万元,在校园内建成6个智能充换电柜站点,覆盖教学区、宿舍区、食堂等核心区域,确保“5分钟换电路径全覆盖”。采用“插换一体”智能电池,支持扫码 3 秒快速换电;充电柜内置温控、烟感、自动灭火装置,实时联网监管平台,遇异常情况秒级预警响应。延安大学后勤部门与铁塔公司共同组建运维专班,配备6名专业巡检员,确保24小时服务不间断。
共享模式提升资源效能。中国铁塔延安分公司按“师生 30:1”比例,试点投放 420 辆共享电动自行车,全部搭载标准化智能电池,与充换电柜无缝适配。推行“分时计价”模式(0.5 元/10分钟),通过“铁塔换电”APP 实现“一键扫码、跨柜取还”,校内累计注册用户超 1.5 万人,日均换电量达 500 次。数据管理平台同步动态监测电池健康度、车辆使用率,对低电量车辆自动调度至最近充换电站,换电资源利用率提升至 60%以上。
创新机制筑牢安全防线。延安大学严格校内路面管控,在校园内仅允许使用共享单车及登记在册的合规个人电动自行车,杜绝“超标”车辆入校,源头压降安全风险。将违规充电(如私拆电池入室)纳入校园信用评价体系,与师生评奖评优挂钩,强化个人用车行为约束。联合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电池热失控”模拟演练,建立“校方-企业-消防”三级应急联动机制。
市专班将继续依托高校站点,向周边3公里内社区延伸,加快充换电柜投放,通过“小切口”改革赋能城市绿色安全出行“大场景”,为全域推广共享换电模式提供新范式。(延安市电动自行车政治专班)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