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印发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5—2029年)

2024-12-13 00:44:00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计划》提出,到2029年末,气象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气象科技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高分辨率数值预报、快速循环更新系统空间分辨率达百米级...

  记者12日从市政府获悉,为加快推进我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5—2029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气象支撑。

  2029年末基本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公益事业。《计划》提出,到2029年末,气象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气象科技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高分辨率数值预报、快速循环更新系统空间分辨率达百米级,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农业、能源、交通、生态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天气雷达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地面气象观测站间距达到5公里以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8%以上。气象科技能力达到国内同期领先水平,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服务综合效益大幅提升。

  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强化西安“双中心”建设的支撑作用。构建西安及其周围地区百米级快速循环同化系统,推进高影响天气监测预警技术创新中心、秦创原西安气象创新促进中心建设。发挥城市气象科技联盟及省市级气象科技创新团队作用,加强与中亚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气象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完善气象科技成果与业务服务、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的有效对接、转化应用和融合发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建设精密气象监测体系 提升精准气象预报能力

  《计划》提出,提升精密监测能力,构建西安特大城市综合观测体系。加快推进西安特大城市气象观测站网规划编制,建设城市精密监测网和交通、农业、文旅等专业气象监测网。持续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工程、加密建设秦岭山区自动气象站项目及西安特大城市气象综合探测提升项目。建设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系统和泾河垂直遥感系统。持续健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体系。

  提升精准预报能力,构建精细化智能化预报服务模式。建立气象综合预报预测分析平台。实施西安市极端暴雨监测预警工程,构建“实况—监测—预警—预报—预测”无缝隙智能数字化预报体系。建设秦岭山区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防御气象服务保障、中小河流洪水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系统。

  提升精细服务能力,健全特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统一的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及时性和精准度。将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城市运行管理,在未设气象机构的区县和开发区,推进城市气象服务全覆盖。

  强化气象信息支撑能力,打造气象数字化转型新引擎,探索构建数据全量归集、数算一体融合、服务智能的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进智慧型、多功能、特色气象台站等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台站业务服务技术支撑能力。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推动气象服务提质增效

  《计划》提出,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预警信息制作、发布规范。做好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扁平化呼叫应答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立极端天气防灾避险制度。

  提升气象赋能产业发展能力。实施西安市乡村全面振兴气象保障工程,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和陕西高新农业气象保障工程。推进西安市智慧交通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建设,西安地质灾害防御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和西安市智慧防汛平台建设。开展面向不可移动文物、重点旅游目的地、重要体育赛事、重大活动等的气象风险监测评估和预报预警业务,提升西安都市圈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实施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生态价值转化负氧离子监测系统,推进秦岭山洪灾害防御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建设,增强气候变化风险预警和决策服务能力。实施增雨飞机作业体系建设工程,推动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升级换代,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飞机机载探测设备技术保障基地。

  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加快推动“衣食住行健、游购娱学康”相关气象服务普惠应用。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高风险地区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气象预警信息对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群众的覆盖面。高标准建设西安市气象科技科普馆(长安云)和西安气象史馆,为公众了解气象工作提供体验场地和科普学习平台。

  (记者 文艳)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气象 发展 计划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