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7日,西部数博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开幕式上,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就中欧班列(西安)发展情况向参会人员进行推介,展示了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建设成果、数字化赋能中欧班列(西安)的鲜活案例,吸引了众多与会代表的关注。
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发展,始终围绕“通道+枢纽+网络”建设,不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拓展国际物流通道、提高班列运行效率、降低全程运输成本、提升综合服务水平,逐渐成为全国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的典范。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拥有综合保税区,铁路一类、公路二类口岸,粮食、肉类、整车进口指定口岸,是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基地、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了全国首个拥有3束6线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全国首个内陆自动化无人码头,在全国率先开通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线路,建成投运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目前,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年集装箱吞吐量可达540万标箱,年运力6600万吨。
中欧班列(西安)现开通国际干线18条、“+西欧”集结线路26条,覆盖亚欧大陆全境;实施陆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现海关和铁路数据联通、智能报关、集装箱循环运输,全程运行时间缩短1/3以上,跨里海班列在途时长由20天至25天缩短到12天;中欧班列运输成本降低15%以上,比亚迪定制专列每列节省运费约54万元。今年1-10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4354自然列,增长32.5%,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运送货物总重489.9万吨,同比增长27.5%。发送45.7万标箱,增长28.9%。
“中欧班列(西安)通过信息技术将物流、运输、金融等进行有效整合,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环节高效协同与信息的互联互通。”据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介绍,依托信息化技术,中欧班列(西安)努力实现智能化、协同化、高效化、数字化,优化班列组织模式,为构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提供了有力保障。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西安浐灞国际港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依托中欧班列(西安)和众多数字平台,浐灞国际港已逐步成为未来全球竞争中的参与者,下一步,浐灞国际港将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特点规律和趋势,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跑出数字经济发展加速度。
(记者 康乔娜)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