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乡建赋新能 和美乡村齐步行——甘泉县道镇府村川艺术乡建

2024-11-01 15:34:19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甘泉县道镇府村川艺术乡建项目,于2023年10月份启动,该项目以20公里六府路为发展轴线,打造综合研学体验线、文化生态旅游线,建设长征红色文化体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农耕展演区、乡野文化展示区、自然生态康养区,即“一轴两线五区”。...

  甘泉县道镇府村川艺术乡建项目,于2023年10月份启动,该项目以20公里六府路为发展轴线,打造综合研学体验线、文化生态旅游线,建设长征红色文化体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农耕展演区、乡野文化展示区、自然生态康养区,即“一轴两线五区”。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目前,已启动了红培营地提升、农光互补扩容、五里桥田园综合体功能配套、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医养康养四个项目,剩余的东沟乡野小镇项目也即将启动,预计明年6月底可全面贯通,整体呈现。

  该项目的启动是甘泉县学用“千万工程”,连片打造、整线推进,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可以说是做到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中省市对文化旅游发展的空前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推进“全域旅游带动”战略,以峡谷的一域之光引爆全县全域游,来甘游客日均5000人。“地利”就是这里地处子午岭余脉,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素有陕北小江南鱼米之乡美誉,2019年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同时这里还是毛泽东雪地讲话发表地、长征精神总结地、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会师地。“人和”就是中国美协全国首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志愿服务实践点在象鼻子湾的落户和市文联的牵线搭桥,给道镇带来了全国顶尖的艺术大家指点迷津、靶向规划,用艺术的手法建设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该项目有以下特点和做法:

  一是区域布局,整体推进。同享绿水青山,共筑富裕之路。在府村川艺术乡建中,打破过去单村抓点、各自为战、资源受限的问题,突破常规,五村联建,整体推进,一体提升。在顶层规划方面,邀请“关中忙罢艺术节”设计团队,编制整川规划,明确组团目标、功能定位、产业方向等,做到了系统谋划一张图。在组织机制方面,结合镇域实际,创新推出红色联促、绿色联营、产业联动、村企联建“四联”党建,将全镇17个村按照地域、产业、资源、业态划分为4个组团,成立联合党支部,通过召开支部会议、共享治理经验、联合举办活动,实现跨村治理、问题共解。在产业发展方面,兼顾产业特点,跨村布局,各村联动,提升产业整体质效。如象鼻子湾村主打红色体验,五里桥村主打农耕观光,东沟村主打陕北记忆,劳山国家森林公园主打生态康养。通过整体推进有效整合了资源,放大了规模效应,实现了资源互补、产业协同、共建共治。

  二是艺术搭台,产业唱戏。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道镇紧紧依托深扎点,加强与艺术家交流对接,将艺术融入项目建设运营全过程。创新“艺术+农耕、艺术+文旅、艺术+红色、艺术+研学、艺术+康养”模式,将艺术要素整合重构,并赋予新的表达,让艺术沁润山水乡村,打造乡村发展“软实力”。深挖府村川文化内涵,建成了府村川记忆馆、美术馆、写生馆、范桦书院;围绕六府路轴线布局了16个文化IP打卡点,让人们来了既能参观体验,又能感受府村川文化内涵。同时,积极举办摄影展、写生季、音乐节、插秧节、丰收节、农特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实现流量分发和价值转化,最终将艺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是多业并举,融合发展。道镇坚持将本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与旅游需求紧密结合,打响“长征洗礼游、农耕体验游、生态观光游和医养康养游”四张名片,全力推进红旅、工旅、农旅融合发展,拉动消费、带动就业,提升特色产业质效。比如,象鼻子湾村紧紧围绕“雪地讲话”这一独一无二的红色优势,抓承接、搞配套,投资800余万元,建成集餐饮、民宿、培训等为一体的红培营地,打响研学、团建、采风三张牌,2023年运营以来累计接待各类学员210批次3.5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还比如,农光互补园区利用板下空地,引进食用菌企业,大力发展香菇种植,建成33座大棚食用菌生产基地,今年生产香菇50万棒,明年将达100万棒,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9万元,带动群众就业300多人次。东沟乡野小镇亦是如此。随着该项目的不断完善,农文旅深度融合,人居环境变美了、产业质效提升了、村风民风好转了、群众生活也更好了。

  下一步,甘泉县道镇将坚持以“千万工程”引领,坚定不移推进府村川艺术乡建,持续加大争项争资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洽谈引入北京数贸港商务有限公司运营,真正让项目建得好、运营好,以整线美带动全域美,努力将该项目打造成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典范。(甘泉县道镇)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项目 甘泉县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