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门口建有“淋浴房”,车辆进出先“洗澡”,避免带泥上路;自动喷淋系统如喷泉,可智能降尘抑尘……近日,记者跟随市大气办开展扬尘治理专项行动督导检查时看到,我市部分工地依托技术赋能,采用精细化管理等措施,有效抑尘防尘成效显著。
水雾似“喷泉” 助力蓝天保卫战
没有裸露的黄土,处处都是“绿洲”;雾炮、新能源车齐上阵,有效抑尘降尘;围墙上成排装置的水雾喷头,让局部小环境更加清新……跟随督导检查人员走进中核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南站生产基地,记者看到施工现场各个角落,基本都能看到环保设施的身影。厂区内干净整洁,花卉绿植旁边的自动化喷淋系统不断向外喷出水雾,让地面保持湿润,将灰尘悉数压下。
矗立在项目部办公楼的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实时对工地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小小的显示屏上,各类数据不断跳动,精确反映着扬尘浓度等指标。“这些数据会自动上传至西安市智慧环保指挥中心,以便于职能部门监督监测。”中核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李春强说,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出入厂区车辆正在进行冲洗
据悉,为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中核混凝土西安分公司南站生产基地的混凝土生产车间实行全封闭管理,物料采用封闭式皮带运输,下料口设置有除尘器;通过在院内增设绿化带,尽量减少扬尘对空气的污染。“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公司要求从管理层到一线工人,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争做环保使者。”李春强说,下一步,他们将逐步使用新能源车替代现有车辆,力争早日实现“零排放”。
进出车辆有“淋浴房”出入工地先“洗澡”
走进长安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项目工地,记者看到施工现场地面干净整洁。随着在建高楼已实现主体封底,目之所及的施工物料、土体都被绿色的防尘网精心覆盖……
工地出入口设置有三联洗车台和降噪棚。为避免车辆带泥上路,进出车辆先要在水池中清洗一遍轮胎,随后进入蓝色洗车台二次“洗澡”,洗干净后才能驶离。为打造“泥浆不外流、轮胎不沾泥”的施工环境,项目部在安排有专人负责填写进出车辆冲洗台账。
高压水炮的覆盖范围半径可达60米
在工地主干道旁边,记者看到一台高压水炮。随行的工作人员解释说,严格执行“湿法作业”,这台高压水炮喷出水柱的覆盖半径可达60米,能满足压降扬尘的要求。一旁,安全员田万良正在自动监测设备前记录工地上的Pm10浓度等信息。
工人正在整理覆盖渣土的滤网
据现场负责人陈旭介绍,为将绿色环保、文明节能理念贯穿到施工全过程,他们施工现场周围设置了不低于2.5米的封闭围挡,阻挡扬尘扩散到周围环境;通过设置环保安全员,开展专题学习,积极采取道路硬化、洒水降尘、物料覆盖等有效措施,积极搭建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组织体系。
全市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专项攻坚行动
据了解,为进一步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努力为秋冬季治理拓宽管控空间,今年8月30日,我市印发《西安市扬尘污染治理专项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市级相关部门在全市开展以各类施工工地、道路、两类企业、物料堆场等为重点的扬尘污染治理专项攻坚行动。
据了解,从9月份起,我市大气污染已逐步转变为以防治颗粒物污染为主。9-11月份的扬尘污染是管控的重中之重。结合《方案》,各相关市级部门和各区县、开发区将以“94321”(即:九大专项行动、四项督查、三类曝光、两级约谈、一次观摩)为主要抓手,全面摸排整治,规范指导行业(区域)内各类企事业单位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切实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降低扬尘污染。
以各类施工工地、道路、两类企业、建筑垃圾消纳场、物料堆场等为重点,我市将持续加强日常管控和督导检查,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各项降尘抑尘措施,强化重点区域监管,努力降低区域颗粒物的污染排放。(文/图/记者 高乐)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