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陕西电力”)隆重召开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三通道输变电工程开工动员会,标志着这一陕西省“十四五”能源电力规划重点项目正式拉开建设序幕。该工程不仅是服务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绿色工程、民生工程,更是加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应对“十四五”期间全省新能源跨越式发展和补强陕西骨干网架的核心工程。
响应“双碳”目标,满足新能源发展需求
在绿色低碳、数智化、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我国正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与“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正面临能源转型的挑战与机遇。陕北革命老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并驾齐驱,展现出巨大活力与潜力。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三通道输变电工程正是陕西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实践,旨在响应“双碳”目标,满足新能源发展需求。
工程概况与建设规模
该工程北起榆林神木市朔方750千伏变电站,南至西安市蓝田县白鹿原750千伏变电站,新建1座、扩建3座750千伏变电站,并新建3条750千伏线路,总长度达1271公里,铁塔共计2150基,动态投资约71亿元。作为陕西电网建设历史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的超级工程,其建设将显著提升陕北至关中的输电能力,由目前的610万千瓦提升至1000万千瓦以上,每年可向关中、陕南地区增加送电量170亿千瓦时,为全省电力保供提供强大支撑。
技术创新与环保理念
在工程建设中,国网陕西电力将充分发挥人才、管理、技术等优势,采用紧凑型、同塔多回、高低腿等先进技术,提高输送容量,节约占地,减轻环境影响。同时,秉承绿色低碳施工理念,全面推广机械化施工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与破坏。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工程过程管控智能化、精准化,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
经济与社会效益
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力促进陕北地区新能源发展,保障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延安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每年可替代原煤消耗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00万吨,推动陕北地区能源内供、外送协同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此外,工程还将有效带动电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资近200亿元,保障省内企业绿色用能需求,助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陕西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电网补强升级,服务陕西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网陕西电力立足省内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政府挂帅、企业实施”的电网建设新模式,电网攻坚取得新突破,供电可靠性持续提升。随着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三通道输变电工程等重点保供电网工程的陆续投运,未来几年陕西电力外送规模将达3967万千瓦、外送电量1700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将超过6500万千瓦,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绿色动能。
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三通道输变电工程的开工建设,是陕西电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陕西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在国网陕西电力的精心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超级工程必将如期建成投运,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张楚翌 柴迎)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