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长安航空飞行员曹亮、杨紫龙、黄威勉(从左到右)合影。 (受访单位供图)
在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侧的海航长安航空基地,身着飞行员制服的杨紫龙、曹亮和黄威勉正在为他们的下一次飞行忙碌准备着。
去年8月26日,这3位飞行员用28分钟“教科书式”妥善处置鸟击事故,确保机上183人安全归来,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通报嘉奖。今年,他们还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并被群众评议推荐为“西安好人”,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受到业内外高度评价。
时间拨回到去年那惊心动魄的28分钟。当天,杨紫龙、曹亮和黄威勉执飞长安航空9H8409梧州至三亚航班,在起飞离地的关键阶段,飞机遭遇鸟击,一只翼展1.3米的黑鸢(鹰类)撞上飞机左侧迎角传感器,导致传感器断裂脱落后被吸入左侧发动机,造成发动机损伤,飞机左座驾驶杆持续剧烈抖动,右座驾驶杆几乎扳不动,驾驶舱内警告声四起,飞机面临失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迎角传感器相当于飞机的“眼睛”,对飞机的操控和控制影响比较大,失去了“眼睛”就失去了基本的判断。
千钧一发之际,34岁的机长杨紫龙凭借日常扎实的训练积累,在短短12秒的时间内快速决策飞机继续起飞、返场着陆。“90后”观察员黄威勉快速准确执行机长指令和特情检查单,查看仪表信息。在确定右侧仪表可用后,杨紫龙将飞机操纵交接给右座副驾驶曹亮。故障导致驾驶杆压力增大,具有航校飞行教员经验的曹亮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按照标准程序及喊话将飞机安全操纵落地。黄威勉密切监控程序执行、补充偏差喊话。
从鸟击发生到飞机安全平稳降落的28分钟里,机组成员默契配合,严格按程序对险情进行处置,确保了飞行安全。
“危急关头,我们能密切配合、准确判断并果断进行特情处置,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学习和训练。”杨紫龙认为。
面对诸多荣誉,曹亮说:“我们的飞行团队将持之以恒提高作风意识,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黄威勉说:“我们将不断总结运行经验,增强应急处突能力,让广大旅客安心乘机。”(记者 郭旭)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