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西安市政协召开“壮大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月度协商会,围绕我市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及如何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开展协商。
此前,市政协对我市周边乡村农业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市初步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民宿+旅游为补充的农业经营体系,但在规范经营主体发展、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现场,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专家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相关市级部门作了回应。
提升经营标准化水平
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多元支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
鄠邑区政协建议,以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对经营主体领办农机服务、统防统治、抗旱排涝等方面予以扶持,提高经营标准化水平。民建西安市委会建议,积极听取农民群众的建议,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激情和热情。
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还需改善经营理念。市政协委员雷玉山建议,重点建成农业经营精品示范区,以点带面全域扩展,为农民、企业等树立科学经营理念和农业发展自信。
现场,参会人员从不同视角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针对大家的建议,市委金融办副主任杨勇表示:“我们将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库,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加强融资对接。”
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2023年,全市68家加工类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506.32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销售农产品总值8.6亿元,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体系,为乡村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市政协委员许永强建议,加大产业联合体的推广力度,构建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等多元经营主体构成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使不同主体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联合体。民建西安市委会会员党宏伟建议,组建由多种市场主体参与的产业联盟,为金融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提供支持。
针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致公党西安市委会建议,建立紧密的产销衔接机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供给。同时,利用电商平台、合作社直销、农超对接等方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
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支持体系,需要在维护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引导市场主体规范化发展方面共同发力。围绕与会人员的建议,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副书记李海龙表示,将加强对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品牌的规范化引导,促进农业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加强农业产业链主体扶持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我市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参会人员认为,可对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市场主体予以分类支持。
“应提高‘以需定供’的意识和能力,引进产业链其他环节利益相关主体,增强产业链竞争能力的优质生产要素,提高农业产业链稳定性、竞争性、产出效率和比较效益。”民建西安市委会委员段景仁建议。“建议积极孵化和培育小微涉农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市场免疫力,强化同业与异业间的相互合作与有序竞争。制定品牌扶持奖励政策,做好‘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西安市丝路旅游产业文创研究院院长朱林说。
近年来,我市在开展乡村研学、加强农文旅融合方面成效显著。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推动研学活动不断优化?市政协常委潘长虹建议,加强示范性研学旅游基地建设,提升研学设施和资源质量。市文旅局副局长王晓表示,将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培育农业人才队伍
为乡村产业做好人才储备
发展乡村产业,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市政协委员穆兰建议,重视农民培养工作,以村集体为单位组织集体学习,了解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知识。市政协委员雷玉山建议,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有培训条件和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新型主体,建设好田间学校、人才孵化的乡镇基地。
民建西安市委会会员党宏伟认为,发挥高校、企业等单位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致公党西安市委会建议,利用好周边高校资源,建立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带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参会人员的建议,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富荣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记者 卜安冬)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