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西安中院)为新建成的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举行揭牌仪式,并介绍西安法院“1+45+N”诉源治理体系建设情况。
西安法院多元调解中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标志着全市法院“1+45+N”诉源治理体系有了专门的、独立的、实体的依托和平台,将有效统筹整合多方力量,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创新工作模式,优化力量配置,聚沙成塔,多元联动“添合力”,扩大溢出效应,有效提升治理效能,为全市诉源治理工作再添新动力。
该中心集多元解纷、诉调对接、诉讼服务于一体
据介绍,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是全市法院“1+45+N”诉源治理体系的总站,是西安法院诉源治理研究与服务中心,中心位于西安市新城广场,毗邻陕西省人民政府,紧靠明秦王府宫墙墙体遗址,集多元解纷、诉调对接、诉讼服务、法律宣传于一体,打造极具西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墙里的解纷中心”,是西安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活态”展示中心。
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联动“1+45+N”诉源治理工作站,和基层共享驿站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1个“总站”统筹,整合诉源治理资源。西安法院坚持将诉源治理和审判执行工作共同谋划、一体推进,在市级层面设立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总站),统筹整合多方力量,建设信息化系统,建立全市特邀调解人才库,为诉源治理工作提供人才与服务支撑。45个“工作站”联动,提升诉源治理质效。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契机,将人民法庭建设与诉源治理深度融合。以人民法庭作为指导人民调解、参与社会治理的前端堡垒,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社区、进村组、进网格”,实现数据共享。N个“共享司法驿站”延伸,激发诉源治理活力。城乡社区是发生矛盾纠纷的第一线,西安法院在全市无讼社区(乡村)、共享法庭、网格点等基层组织设立共享驿站(目前共189个),形成法庭包抓指导、法官团队下沉、定向司法宣传、跨域调解和司法确认的工作格局。
实现调解资源、诉调对接、诉讼服务的“跨地域、跨层级”
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设置秦创原调解室(知识产权和涉外纠纷)、金融证券、工会医疗、商事调解试点、小荷调解室(少年儿童权益保护)、婚姻家事等特色调解室各一个,均配备视频联网设备,以实现线上调解一站式办理,同时还配备普通调解室,主要开展网上调解工作,现有在线调解组织180家,调解员818名。
该中心运行后,将具备三大优势:整合调解力量,实现调解资源的“跨地域、跨层级”。中心建立西安法院统一的调解组织、调解员名册库,尝试通过“中院建册、辖区共享”的模式,统管全市特邀调解组织和调解员资源,由全市法院共享。既扩展了基层法院地域联动范围,又打破了级别管辖限制。
畅通对接流程,实现诉调对接的“跨地域、跨层级”。全市法院均派干警入驻中心,中心将全市法院的委派案件录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时跟踪调解进程。调解结束后,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中心在线完成司法确认,对于调解失败的案件,中心将案件推送至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推动案件进入诉讼程序。
运用线上平台,实现诉讼服务的“跨地域、跨层级”。中心设置6个窗口,充分运用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调解平台、保全平台、鉴定平台、道交一体化平台,开展跨域立案、网上立案等跨域诉讼服务和送达、鉴定、公证等诉讼服务事务。
据悉,2023年全市法院诉前委派案件169890件,调解成功100021件,全年新收案件首次实现下降,降幅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2024年1—6月全市法院依托“1+45+N”诉源治理体系,在诉源治理工作站和司法共享驿站委派调解91260件,调解成功63217件,诉前调解成功率69.27%,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38.24%,办理司法确认案件6938件,诉前调解书3289件。其中诉源治理总站,即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自试运营1个多月以来,调解成功871件。
(文/图 记者 刘晓云 实习生 赵婧含)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