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西安市持续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提质扩容,已建成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95个,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据统计,全市涉农区县、开发区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4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44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95个。建成的8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均达到国家等级馆标准。县域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成效明显,建成图书馆总分馆制总馆8个、分馆66个,文化馆总分馆制总馆8个、分馆62个,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服务完善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实现全覆盖。
在数字赋能方面,我市加大数字化公共文化平台建设,分别建成以西安图书馆、市群艺馆为核心,联通8个涉农区县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两个数字服务平台,实现市区“两馆”数字平台互联互通、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云展演、云直播、云传播、云体验等形式,开展线上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不断释放。
在文化传承方面,我市持续健全完善国家、省、市、区(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等节点,开展非遗特色宣传展示展演活动,推动非遗进入大众视野,融入现代生活。
我市还将加大智库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开展文化工作者服务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专项工作,支持市、县(区)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建设一批扎根基层的专家型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保障农村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