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安全,有攻有防。一座历史古城,又该如何攻防兼备?如何做到攻则精准犀利、防则固若金汤?过去的一年,西安持续改革创新、强化预防,全力以赴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城市安全“网”织得越来越密,老百姓的安全感持续“升温”。
事先预防 筑牢安全“底线”
“政府部门真是为我们老百姓的安全操碎了心,2023年夏天和汛期,我先后收到西安市及雁塔区发布的高温、防汛预警等至少有十几次,这一系列预警不仅让大家提前得知相关风险,能够及时做好防御措施,心里也踏实了很多。”1月14日,家住西安市明德门小区的李先生说,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感受到的都是满满的安全感。
“2023年以来,西安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成员单位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等措施,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西安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安市正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安全是发展的重要底线,也是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基础。据悉,去年初,西安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通知,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同时,进一步调整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和市政府20个安全生产督导组任务分工,明确建设工程、电动自行车、城镇燃气等行业领域全链条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明确了55个市级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西安市要求各生产经营单位在复工复产前,必须对全体员工普遍进行一次教育培训,加强安全制度、劳动纪律、操作规程等岗位培训,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入手,注重应急处置能力、逃生自救能力等培训,提高职工或从业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城镇燃气、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化学品和民爆(含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企业,要组织一次专项安全警示教育培训,确保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同比继续下降,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主动出击 积极化解风险隐患打击犯罪
“不仅我们平时工作中非常重视安全生产,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经常检查安全工作,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我们更加安心工作,为了市民做好加油等相关服务。”西安市莲湖区安定门附近的加油站工作人员说,平时工作中,他们发现有人在加油站打电话、吸烟等违规行为,都会上前制止,毕竟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据悉,去年,西安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风险防控,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雁塔区某公司高压配电室操作人员无高压特种作业证,直燃机操作人员无空调作业特种作业证,希望调查严肃处理。”2023年下半年,接到举报后,经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在确定这家企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后,依法对这家企业和相关人员处罚,并公开向全市通报了这起安全生产违法案件,并呼吁广大市民关注安全生产,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防范化解风险中,西安市相关部门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加强基层矛盾风险源头防范化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全市政法系统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强化诉源治理,实现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全市政法机关将认真贯彻落实《反有组织犯罪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不断加强车站、广场、商超等重点场所安全防范,依法审理涉民生案件。”西安市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系列措施,旨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打击各类犯罪,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提供高品质政法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战演练 持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23年3月27日,西安市举行森林草原防灭火技能比武活动;2023年6月6日,来自灞桥区多个应急救援力量通力协作,举行防汛应急演练活动,展现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真功夫”……2023年12月20日,西安市2024年度森林草原火灾应急演练活动,充分展示了周至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抢险队伍的实战能力。
据悉,去年以来,西安应急管理部门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月度实战演练、季度练兵比武、年度综合联动”的练兵比武活动,全市举行森林防灭火、防汛抢险、地震应急救援等各类应急演练 600 余场次,全面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命名市级应急救援队伍 112 支共 7673人,制作西安市“应急力量布控联络图”,实现全市应急救援队伍全覆盖。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比武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应急部门对灾害事故应对处置能力。
据悉,按照全省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要求,西安市应急管理部门紧盯镇街(园区)“六有”和村(社区)“三有”建设目标,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确定了10个方面目标任务和31项具体措施,在全市193个镇街(园区)全部建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挂牌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全市共1251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全部到岗到位,在全省率先完成基层机构建设;全市各镇街(园区)和各社区(村)共组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3294支、50414人,建设基层应急物资库室3339个,筹措、补充各类应急物资116.59万余件,建设4824处应急避难场所和临时避难点,基层应急管理基础更加牢固。
2023年11月,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在西安召开全省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现场培训会,推广西安建设经验。西安正在通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整顿、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等一系列“接地气”的扎实举措,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筑牢安全之基。
科技赋能 持续增强守护城市安全“生命线”的能力
“遇突发事件,可远程监控、指挥调度,快速反应处置;24小时在线监测全市水、电、气、暖等安全运行情况,实现自动预警……”1月14日,西安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的运维值守人员说,今年以来,西安通过科技赋能,让守护城市安全“生命线”能力越来越强。
2023年,西安市在充分利用建成的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的基础上,整合接入了19个单位46个信息系统,同时开展了森林防火、防汛“人盯人”和危化企业监测预警等系统建设,形成了城市生命线、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4大类17个监测专项,汇聚了水、电、气、热、桥梁和城市内涝等近2.2万个监测点位,覆盖全市2000余公里管网,探索形成了“1+1+5+7+N”的西安智慧应急新模式。
西安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共收到预警报警3万余条,及时有效进行了处置,将城市安全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西安特色的智慧应急新格局日益完善。
“我们持续从源头上守护美丽家园,提升全社会风险防范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真正融入老百姓心中。” 西安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2023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双下降,森林草原零火灾、零伤亡,为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安全环境。
在体系建设方面,全市应急系统积极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确保全市204个街道(镇)、园区实现有基层应急管理机构、有队伍、有预案、有物资、有场所、有平台;在社区(村)层面,实现有网格员队伍、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实现镇街、园区、社区村组救援力量达到“全覆盖”。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西安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编织城市安全“网”织的过程中,让群众处处感受到效率与温度,西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进而以城市治理的 “温度”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记者 王涛)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