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修复“西安样板” 秦岭绿水青山间奏响“生态保护交响曲”

2023-10-14 06:57:47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秦岭山水项目涉及西安市长安、鄠邑、周至、蓝田等6个区县,生态修复总面积3.5万公顷,河道634公里...

  秋日的秦岭山下,潭峪河畔、流水潺潺,水清岸绿,一幅诗意的田园山水画映入眼帘;柏油路面平整光洁,绿植树木宛如一条条“绿丝带”洒落道路两侧,一条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已初现芳容。

  潭峪河畔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环境美化了,设施齐全了,我们住着舒服,游客也喜欢来,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这是鄠邑区石井街道潭峪口村村民的切身感受。而以前,这里的环境脏乱差,乱堆放、乱搭建等现象十分严重。过去,河畔的这条路一下雨就成了泥巴道,村民们怨声载道。2019年,鄠邑区全面启动峪口峪道综合治理工程,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充分吸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鄠邑区峪口峪道综合治理工程先后投入资金7.8亿元,对秦岭鄠邑段大小15条峪口峪道,实施“净化、硬化、固化、绿化、设施化、美化、标识化、智慧化”等“八化”建设。通过集中开展“五乱”整治、道路黑化、修复河道、栽植苗木、完善设施、改造小游园、设立标识牌、建设智慧保护站等一系列措施,鄠邑区各峪口峪道的环境整洁了、道路平整了、游客也多起来了,村民们的生态获得感、幸福感随之攀升。

  据鄠邑区秦岭保护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23年上半年,鄠邑区峪口峪道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完成黑化道路56.8公里,建设景观节点24处,安装垃圾箱及座椅150余个,改造桥梁两座,绿化面积60余万平方米,安装摄像头123个,改造提升秦岭保护驿站11座,同时在沿山各峪口设立智慧化管理站21座,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我们将持续推进秦岭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让秦岭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鄠邑区秦岭保护局局长滑益平说。

  加紧施工 2880亩荒地将变生态湿地

  长安区刘秀村南依秦岭,属于水源涵养区。村西小峪河常年流水,水资源丰富,因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刘秀村是市民游客休闲目的地之一。

  10月9日上午,记者在刘秀村区域看到,这里正在进行土地整治及林地地块整理工作。现场一工作人员说,9月3日,陕西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下简称“秦岭山水项目”)长安区EPC总承包一标段项目启动后,他们便开始进驻施工,预计该工程将于2024年7月竣工。

  在位于东堡村的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一工作人员操作秸秆机正在对玉米秸秆进行就地处理。“通过对这260多亩土地进行平整,对土壤进行培肥,昔日荒地将变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沃土。”工作人员王尚说,11月项目完工后,脚下的小土路也将变成4米宽的生产路。整治后的土地周边,排污渠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方便农业机械下田作业。

  据长安区山前中部受损区湿地修复、水源涵养功能提升与土地整治项目相关负责人史涛介绍,刘秀村这里原是一片荒地,本次施工将以近自然的手法,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在保护中推进,该项目的实施将修复秦岭山前湿地,净化湿地水质,通过有效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增加蓄水保土能力,可减轻洪涝灾害;通过增加林草面积和质量,会让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明显增加,最终形成2880亩生态湿地。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长安区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按进度,长安山水项目,预计10月底前将完成总体任务的60%,12月底完成85%。

  2024年4月全面竣工后,长安区将收回撂荒耕地109.782公顷,改良耕地823.63公顷;修复河道堤岸4.9公里,疏浚河道18.97公里,边坡修复5.48公里;恢复泛洪湿地43.36公顷,修复库塘湿地100.91公顷,提升各类小微景观湿地56.11公顷。随着环境改善,3至5年内将新增野生动物栖息地5处,重现野生动物洄游通道连通性、整体性。

  深推抓实秦岭生态修复保护,近年来,长安区持续加大绿化力度,不断提升辖区林木覆盖率。2020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任务3806.2亩,其中秦岭北麓恢复植被1000亩。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长安区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让生态之花在秦岭北麓绽放。

  奏响“生态保护交响曲” 打造生态修复“西安样板”

  “如今的秦岭就是一片‘绿海’。”长安区秦保局专职网格员惠小春说,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这几年来,秦岭发生了可喜变化,生态环境越来越美了。据了解,自开启“智慧管山”新模式后,目前西安市已初步实现秦岭区域“空天地人”全方位管控。

  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西安市气象局发布的研究报告,秦岭区域西安段植被指数明显增长,其中2020年已达到近21年来的最高值,秦岭生态环境已由“浅绿”变为“深绿”

  伴随西安在秦岭生态保护措施上的一次次“重磅加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秦岭山中,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持续改善,羚牛、林麝、金丝猴、斑羚、黑熊等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据了解,秦岭山水项目涉及我市长安、鄠邑、周至、蓝田等6个区县,生态修复总面积3.5万公顷,河道634公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秦岭山水项目将聚焦秦岭北麓主体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提升、水土保持提升3个重点问题,统筹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湿、峪八大生态要素进行修复治理。

  通过实施地下水补给、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提升、土地整治与地质环境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智慧化管控体系7大类重点工程,项目计划完成生态保护修复35359.88公顷,完成河道生态修复634.82公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面积保护率不低于80%。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市民游客行走在秦岭峪口,看着青山绿水相互交映,听着溪水潺潺欢快流淌,头顶蓝天白云,感觉特别惬意……这是西安守护绿水青山的缩影,也是西安生动的生态美丽画卷。未来,秦岭北麓绿水青山间将持续奏响“生态保护交响曲”,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西安样板”。(记者 高乐)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秦岭 生态 环境 保护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