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在西安国际港站,X8489次列车整装待发。新华社发(刘翔 摄)
10月10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发布会(第一场)上,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陕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情况。
持续扩大贸易规模
我省着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东盟博览会、广交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多元化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在哈萨克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布局26个“海外仓”。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主办“中亚云品”特色电商直播活动16场,配合乌兹别克斯坦举办了商务论坛、企业家圆桌会等重要活动,推动双方企业深化双向投资、增进贸易合作。
2013年以来,全省进出口总额连续跨越2000、3000和4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4.7%。陕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翻了两番,年均增长18.4%,2022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128.93亿元,增长41%。今年1-8月进出口额833.97亿元,增长26.2%。
稳步推进对外投资合作
西安爱菊哈萨克斯坦粮油经贸合作区列入“中哈产能与投资55个合作项目清单”,隆基绿能马来西亚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在当地创造近4000个就业岗位,陕西建工集团承建的奥什医院项目是吉尔吉斯斯坦南部最大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建设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是中克建交以来中资企业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了克罗地亚人民连接南北两片国土的多年夙愿,获得国际顶级大奖。中铁二十局集团累计在海外修建铁路总里程达到2600公里,占中国企业海外完工铁路总里程的四分之一。
截至2022年底,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累计开展援外培训148期,130多个国家3900多名官员和技术人员参训。2013-2022年,陕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12.4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23.8%;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135.7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对外承包工程的52.6%。
加快自贸区改革创新
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累计形成创新案例792项,36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下放(委托)229项省级行政管理事项,开展外籍人才出入境便利创新创业试点,设立人才投资基金,出台金融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36条等政策措施。
不断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设立RCEP企业服务中心,先后建成贸易金融、跨境电商等20多个功能性平台,吸引法国达能、东航赛峰起落架维修等一大批外资企业落户。
深入开展特色化改革创新,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丝路自贸”建设稳步推进。推动秦创原和自贸试验区相互赋能,在全球设立22个离岸创新中心等平台,“科创自贸”建设能级不断提升。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成立6个农业产业创新中心,“农业自贸”示范作用不断强化。
着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
全国唯一以农业产业为特色的杨凌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西安高新综保区资源优化整合顺利推进,西安综合保税区与西安铁路口岸一体化建设基本完成,7个综保区进出口占全省比重持续保持在60%左右。第五航权客货运航线、保税航油业务相继开通,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落地西安国际港务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稳步推进,开通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和长安号跨境电商菜鸟专列,2022年开行跨境电商专列198列,增长60.9%。(记者 关颖)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