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描绘绿色低碳美丽画卷

2023-05-30 00:19:27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西安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推进“无废城市”工作确定了“路线图”,定好了“时间表”,制定了“任务书”,构建一套体现西安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

  近日,《西安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成功拉开了西安市建设“无废城市”的序幕。

  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对于加强西安市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安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推进“无废城市”工作确定了“路线图”,定好了“时间表”,制定了“任务书”,构建一套体现西安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

  多点出发,西安市正在积极探索“无废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渭河西安段沿岸启动智能化监管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针对工业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西安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量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设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所,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可追溯。到2025年,西安市将实现固体废物相关企业申报登记全覆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限值为0.165吨/万元,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工业企业占比达到60%。同时,西安市将建设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系统,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转运—处置/利用”全过程的“物联网+”收处模式,实现企业产废数据信息溯源;建立非法固体废物倾倒点信息化识别系统,对无序混倒、非法堆积、不规范处置的固体废物堆场进行识别摸排,在黄河流域渭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西安段沿岸、工业园区、街道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智能化监管,严厉打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非法倾倒。为加快工业绿色发展,构建工业“无废细胞”,西安市鼓励绿色产品生产,推广绿色设计,提高再生原料的替代使用比例和产品的可回收性。到2025年,西安市将力争创建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累计60家以上,开展绿色工厂建设的企业占比达到3.62%,开展“绿色园区”建设的工业园区达到3家;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循环化改造的工业园区占比达到100%。为推进工业低碳转型,助力碳中和目标达成,西安市将提高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到202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9%。

  至2025年

  累计新增各类“无废细胞”项目200个以上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到2025年,西安市将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数量不少于22种。同时,西安市将积极推进农药减量行动,制定出台农药包装相关政策制度,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理体系,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到2025年,西安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深化“厕所革命”,做好农村卫生厕所提升改造工作,西安市将探索建立户厕常态化管护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9%以上,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在加强农业领域污染治理的同时,西安市将完善收集转运设施,提高生活垃圾回收效率,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包括城市和农村)清运量预计达到440万吨;力争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为此,西安市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制度;提高生活垃圾及可回收物回收率,补足大件垃圾回收短板;拓宽大件垃圾收运宣传渠道,实行网格化管理,合理布局大件垃圾暂时堆放点,通过政策鼓励居民自行投放,解决大件垃圾处理困境。到2025年,西安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无废细胞”是指按照“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开展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社区、村镇等各类生产生活单元。将“无废城市”建设理念融入绿色家园创建系列活动,西安市将通过政府带头、群众参与的形式,打造“绿色机关”“绿色餐厅”“绿色商贸”“无废社区”等多领域的“无废细胞”,从消费端、行为端构建多元“无废模式”。

  到2025年,西安市累计新增各类“无废细胞”项目200个以上。此外,西安市将推进绿色包装技术应用,健全绿色循环物流体系建设,立足西安国际化物流枢纽城市定位,推进绿色循环物流体系建设,到2025年,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达到50%。

  到2025年,西安市将建成污泥处置厂10座,实现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稳定达到95%以上,污泥处置规模达到0.4万吨/日,确保与污水处理能力相匹配,做到日产日清。

  建设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

  落实危险废物源头防控措施。西安市将推进产废企业清洁生产;推广减少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危险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促进从源头上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降低危害性。

  同时,西安市将完善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完善产业园区危险废物收运体系,优化医疗机构分类收集与处置体系,健全生活源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加快生活源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点建设,针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实验室等产生危险废物数量少、种类多、成分复杂的情况,探索建立实验室废物收集体系。

  建立危险废物部门联动机制。西安市将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提升环境违法成本;广泛宣传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快速发现问题的群防体系。

  建立覆盖全区域、全流程、全种类的危险废物智慧化、智能化监管体系。西安市将推进建设西安市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2025年完成系统建设并实现同陕西省危险废物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确保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安全贮存和处置利用。

  此外,西安市将推进实施“无废物流”工程,深入推进西安—咸阳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建立跨市转移危险废物电子联单运输轨迹监管制度,实时监控运行轨迹,共同应对危险废物跨界污染事件。

  建立园区清洁生产审核长效机制

  引导各开发区的工业园区、大型企业集团建设“无废园区”“无废工厂”。西安市将立足航天基地成熟发展的产业集群,建立一套适用于产业园区清洁生产的审核标准和工作流程,建立园区清洁生产审核长效机制。

  企业层面,西安市将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促进园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废物综合利用,提高园区低碳建设水平;鼓励园区企业开展绿色认证,完善废旧资源回收体系,补齐园区生态产业链。同时,西安市将推广航空基地“管委会+公司”发展模式,打造科技园区等产业集群,依托西安市“无废城市”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固体废物产生、收集、处置动态监测。

  西安科教资源丰富。西安市将依托国内知名高校,创建“无废高校”,围绕西安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结合“无废酒店”“无废餐厅”建设,促进游客绿色出行。

  同时,根据景区内部交通线路的距离、车辆排放、载客人数、每天班次等数据,通过引入大数据平台优化管理,合理减碳、减废;鼓励打造绿色餐饮体验的生态餐厅,利用电子化菜单进行管理,实现餐饮零浪费目标;推进酒店景区全面接入数字化操作管理系统,实现无纸化以及电子门票服务。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高利清说,西安市将从多点出发,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走深走实,用实际行动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高乐 牟晨)

  亮点项目

  污泥变身营养土 还能制成陶粒

  中节能(西安)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是中国节能集团首个科技环保污泥处置示范项目,拥有国内首台纯生态污泥集中处置工艺链,可日处理污泥1000吨,年处理污泥36.5万吨以上,满足西安市主城区50%以上的污泥处置需求、单体处理规模全国排名第一。

  据中节能(西安)生态环保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节能(西安)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是国内污泥处置行业的翘楚,在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展终端产物研发工作。目前,经无害化处理后的终端产物可制作土壤修复剂、陶粒等,土壤复合剂堪称营养土,陶粒再经过加工,可用于混凝土桥梁的减重等,可代替石子,进一步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处置目标,充分体现了“聚合点滴、创生无限”的环保理念。

  生活垃圾“浴火重生” 热能还可发电

  西咸新区北控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预计年处理生活垃圾100万吨,年发电量3.2亿千瓦时,年供热量59.2万吉焦,项目服务范围包括西安市经开区、未央区西北区域,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泾河新城及能源金贸区全域。

  据西咸新区北控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环部部长王佳介绍,西咸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焚烧热电联产项目是设计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100万吨。将垃圾送入焚烧炉进行集中处理,焚烧炉中焚烧垃圾采用的是一种热化学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利用高温破坏、改变垃圾的组成和结构,使垃圾体积减小,并使之无害化。经焚烧处理后,体积一般可减少80%—90%,其中的有害物质和病菌基本被除去。在焚烧炉焚烧过的基础上,利用产生的热量可以发电。此外,企业将生活垃圾中的渗滤液处理后达到中水水质,全部回用生产工艺,同时为景观鱼池提供补水。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无废城市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