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考古新发现!陶渠遗址发现8座甲字形大墓 是“京”国所在地

2023-02-13 00:24:12  来源:华商网  


[摘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在韩城市陶渠遗址发现西周、东周时期8座“甲”字形大墓,发掘完成的7座...

  2月12日,华商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韩城市陶渠遗址发现西周、东周时期8座“甲”字形大墓,发掘完成的7座。考古人员初步推断,陶渠遗址是西周、东周两周之际的“京”国所在地,对研究周代的分封制、政治地理、“夷夏融合”等问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陶渠遗址位于韩城市芝阳镇

  2020年5月开始勘探与发掘

  陶渠遗址位于韩城市芝阳镇陶渠村东北、西赵庄村西,跨芝水河南北两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现,《韩城市文物志》中公布为西赵庄遗址,第三次文物普查更名为陶渠遗址与陶渠墓群。

\

  2020年5月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对该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基本摸清了陶渠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内涵等,陶渠遗址两周时期遗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遗址北部以东西向壕沟为界,有高等级居址区、普通居址区、大中型墓葬区、中小型墓葬区等。

  规模最大的“甲”字形大墓

  全长36.6米,深约9米

  据了解,陶渠大中型墓葬区有“甲”字形大墓8座,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墓葬均为东西向,墓道在东侧,此外,还发现有长方形车马坑和小型墓葬等。

  在发掘完成的七座“甲”字形大墓以及车马坑的填土均中发现有板瓦、筒瓦、陶器残片、原始瓷片、骨器、制骨废料等,说明在大型墓葬建造之前,此区域或是高等级居址区、制骨作坊等。

  而已发掘“甲”字形大墓7座,其中规模最大者,全长36.6米,墓道长28.5、宽3.8-4米,墓室长8.1、宽6米,深约9米。

  “甲”字形大墓在墓道中均埋葬有数量不等整车马,马车有两马、驷马之分,根据墓葬规模略有等差。中型墓均为东西向竖穴土圹墓,位于“甲”字形墓的东西两侧,共发掘五座。中型墓墓室长4.5-5.5米、宽3-4米,墓室四周有活土二层台,部分有殉人、腰坑。

  初步判断陶渠遗址

  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京”邑

  发掘前,学者多认为陶渠遗址是春秋时期的梁国遗址;综合墓葬的年代、葬制葬俗以及“京”字铭文等,初步判断陶渠遗址的性质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京”邑。

\

  “京”氏为嬴姓,其族源自东方;自宋代以来发现两周时期十余件“京”氏器,西周金文中有“京夷”与“秦夷”等并称。《竹书纪年》记载“晋武公元年,尚一军。芮人乘(偷袭)京”,此时“芮”在韩城梁带村,距陶渠遗址直线距离22公里,进一步证实陶渠遗址为“京”的合理性。

  《清华简·系年》记载“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关于“京师”地理位置争议颇多,陶渠遗址为“京”邑,从地理方位来看,陶渠遗址亦有称“京师”的可能。

\

  2月12日,陶渠遗址考古队队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耿庆刚介绍,陶渠遗址是关中地区两周之际为数不多的畿内封邑遗址,对研究周代的分封制、政治地理、“夷夏融合”等问题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目前,关于陶渠遗址的布局、功能分区等问题正有条不紊的开展相关工作。(记者 卿荣波)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陶渠 遗址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