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大年初一,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在延安市桥山国有林管理局双龙西沟瞭望台内,付红建沿着狭窄的旋转楼梯拾阶而上,站在二层的高倍望远镜前,朝四个方向的窗户分别观察了一会儿后,又登上三层的露天瞭望台,眺望远处晨雾弥漫中的茫茫森林。
付红建在瞭望台上用微型望远镜观察林区 实习记者 冯倩楠 摄
付红建是一名火情瞭望员,日出后至夜里十点前每隔一小时登台瞭望是他的工作,妻子王俊英是他唯一的“战友”。在这个海拔1374米的瞭望台上,他已经度过了17个春节。
腊月二十九,付红建刚刚避免了一场火情发生。那日,付红建和往常一样用望远镜瞭望,发现店头镇七里坡方向冒起了一小股烟,他立即打电话给林场的同事。“冬天天气干燥,只要不下雪就是防火期,尤其过年期间,回村上坟的、放炮的,隐患比平时还大。”付红建说。
付红建用高倍望远镜瞭望林区 实习记者 冯倩楠 摄
桥山林区属于陕西五大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为95.5%,是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区,付红建负责的领域是其中的3.3万公顷。
付红建住在瞭望台上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屋里,冬天靠自己生炉子取暖。从瞭望台上下来,他回屋给炉子添了几块煤,就张罗着给小屋贴上了春联。山顶风大,没过多久,上下联早已被风吹到不知哪里去了,只留下一张崭新的横批。
付红建用高倍望远镜瞭望林区 实习记者 冯倩楠 摄
风大是瞭望台上诸多艰难条件中不起眼的一个。瞭望台上没有水,靠山下林场的护林员们每隔20天送一次来;没有电缆,发电全凭一块太阳能蓄电池,天气好的时候,能支撑付红建晚上看两小时电视;宽带更不用说了,拉不到山顶;即便有避雷针,雷雨天的山顶也很危险——他曾见过雷把院子里的地面戳出窟窿。
除过雨雪天气,每隔一周,付红建会骑着摩托车、顺着护林员们专门为他修的土路行驶40分钟来到山下,采购些蔬菜肉蛋等生活必需品。他下山时,王俊英就会守在瞭望台上,保证这里24小时不离人。多年间,他准确报告火警近40次,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春节期间,妻子要回村照顾老人、走亲访友,山顶只有付红建一人。山顶生活枯燥,唯一称得上娱乐设施的,是院子外他扎的一座秋千,坐在上面望下去,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他还养了几箱中蜂,山高蜜少,吃起来却格外香甜。
付红建在瞭望台上瞭望林区 实习记者 冯倩楠 摄
桥山林海愈加苍翠,护林人青丝却也悄然变白发。由于长期在野外工作,政策允许,今年53岁的付红建可以在55岁时申请提前退休。记者问起,他回答得干脆利落,“干满60岁是肯定的,自己的责任得守住”。
天色渐暗,王俊英从山下带来了剁好的饺子馅。村镇上灯火渐明,偶有烟花爆竹声响起。抬头望去,瞭望台上出现了一个身影,久久未动,似乎已和瞭望台融为一体。(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