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社年:不断开创三秦文化研究新局面 为陕西文化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2022-06-19 11:29:09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在第四届三秦文化研究会成立之际,我代表新一届三秦文化研究会,对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老领导,以及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社科联的负责同志,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本次换届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

 

在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

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张社年

2022年6月18日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各位会员、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在第四届三秦文化研究会成立之际,我代表新一届三秦文化研究会,对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老领导,以及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社科联的负责同志,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本次换届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

  在今天的换届大会上,理事会推选我为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会长,这是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

  三秦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前三届研究会的精心组织和辛勤努力,三秦文化研究工作已陆续展开,步入全面发展的轨道,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刚才,受第三届三秦文化研究会李炳武会长的委托,刘晓钟副会长对上届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可以看出,在炳武同志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上届三秦文化研究会围绕历史文化、区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出版了丝路博物馆丛书、长安学系列丛书、书画艺术展览、陕菜研发和推广,以及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上届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的辛勤汗水,是全体会员务实敬业、勤奋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各位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省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借此机会,为大家在三秦文化研究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

  前不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他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播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我们搞好三秦文化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一届三秦文化研究会成立后,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同志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充分挖掘陕西文化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团结全省各界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和文化工作者,继续开拓创新,深入广泛地开展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和传播,积极助推国家和区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省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充分发挥建言献策的智库作用,真正把本届三秦文化研究会办成富有地方特色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学会。为此,我就今后工作谈以下几点想法和意见:

  一、按照继承创新的发展理念,继续推进历史文化的研究

  大家知道,我们陕西省文化积淀厚重,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1100多年,创造了极其灿烂的历史文化。陕西作为西周先秦文化的发祥地,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对稳定和规范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先秦时期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上,都给后世留下了可资借鉴和利用的文化资源。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和货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和统一。汉字、汉族和汉文化的产生成就了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稳固了中国数千年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西汉时期开辟的古丝绸之路,开展与西域国家经济和文化交流,以及“文景之治”、“汉武之治”等经济和社会繁荣局面。唐朝时期出现的大唐盛世,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创造了辉煌历史,尤其是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诗人,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造就了我国历史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的长安,曾与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和意大利的罗马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陕西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我们研究历史文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这是我们十分宝贵的财富。我想,新一届三秦文化研究会,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主要围绕上述领域,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

  一是不断挖掘历史人文资源,选择一批重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1)周秦文化的研究,包括先秦文化的研究,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如礼乐文化的研究,周部落与农耕文化起源研究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还有先秦文化研究,雍城遗址研究,秦文化遗址(秦皇陵、秦直道、秦长城)等,汉儒与中国学术史起源的研究。(2)汉唐文化研究,大唐盛世,不仅创造了经济上的辉煌,而且形成了文化上的繁荣。如科举制与中国人才制度史研究,唐代文学艺术研究,科举制与中国人才制度的研究,各种古老戏曲、木偶、皮影等文化精品和民歌、秧歌、社火、鼓舞、杂戏、绝活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加快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传承和转化,并按照新的审美标准进行包装和推广。在唐文化的研究中,要突出唐诗的研究,不断扩大“唐诗之都”的国际影响力。

  二是开展古丝绸之路文化研究,这是本届三秦文化研究的重点课题。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汉代开辟的古丝绸之路,到了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中外经济文化全方位交流的空前盛况,大大促进了中外商贸和文化的交流,这是陕西对全人类的贡献。目前,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全方位开展,陕西作为新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有着一定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丝路文化的研究,促进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实现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是还要重视张载的关学研究。北宋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张载所创立的关学,包含着丰富的唯物思想,提出要顺从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尤其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句名言,集中体现了他创立的关学思想,包含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有所作为的责任意识和舍己为人的情怀,对后世影响很大,有着广泛的影响。我们要在目前高校研究团队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关学的研究,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

  四是开展陕西饮食文化研究。陕西饮食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历届三秦文化研究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我们要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陕西饮食文化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与经济实体结合,不断进行传承、创新和推广,打造“陕菜”系列产品,形成富有陕西特色的饮食产品,并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扩大陕西饮食文化在国际国内的影响。

  二、突出陕西文化特色,深入开展地域文化研究

  陕西行政区划南北狭长,陕北、陕南和关中不同的经济区域,生活习俗和文化类型多种多样,区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区位优势,为我们开展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在今后工作中,要从我省区域文化分布的实际出发,根据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积极支持专家、学者和文化工作者选择研究项目,在科学论证和评估基础上,协调各方面力量予以推进。

  一是加强对各地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研究。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推动乡村振兴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可以通过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要认真总结推广我省各地出现的先进典型,研究和提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思路和建议,如礼泉县袁家村利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把振兴乡村与当地的皮影、秧歌、刺绣、编织等民俗文化,农耕饮食文化及节气庆丰收文化结合在一起,不仅实现了富民兴村,而且进城出省,复制到山西等地,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乡村旅游品牌。

  二是抓好大秦岭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深度研究。大秦岭是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既是中国的地理标识,又是中国动植物的基因宝库,被称之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是中华民族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它不仅是一座自然之山,还是一座文化之山。在秦岭山脉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我们从陈仓古道、褒斜古道中,可以联想到刘邦当年在汉中韬光养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建立西汉政权的故事;从子午古道中,可以想象东汉至大唐时期,长安通往汉中、巴蜀以及其他南方地区的国家驿道,经常来来往往的人流和物资运输的繁忙场景。在秦岭山脉,至今保存着众多宗教场所,在中国的宗教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楼观台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相传老子在这里讲解五千言《道德经》,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研究的辩证思维和方法论观点,至今仍被广泛运用。还有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秦岭四宝”所展示的自然生态文化,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因此,我们要依托全省自然社会资源,组织高校、科研单位等各方面的研究力量,进行深度的研究,探索大秦岭文化与文化生态旅游的有机融合,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是抓好陕北文化与自然生态文化研究。陕北地区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交织,呈现出多元化的鲜明特色。尤其是石峁城文明的考古发现,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都城的神秘面纱;还有陕北的统万城文化,是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珍贵遗址;陕北的信天游和安塞腰鼓等早已闻名世界;尤其是毛乌素沙漠的生态治理由黄变绿,受到联合国的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壮举。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围绕上述这些文化资源和历史遗存,选择一些重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力争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四是继续开展书画艺术的研究。陕西的书画艺术在全国有很大的优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石鲁、赵望云、何海霞等为代表的著名画家,以广袤的西北地区、主要是陕西境内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为背景,以山水、人物和花鸟为题材,描绘了大量反映黄土高原和人物的生动形象,在全国产生了很大轰动,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长安画派”。改革开放以来,以刘文西、王西京、吴三大、石宪章、赵振川、雷珍民等为代表的著名书画艺术家,其书画艺术作品在全国也有很大影响。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继续突出书画艺术的研究,推出更多的书画艺术精品,加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加强艺术成果的宣传,提高我省书画艺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要积极探索艺术品市场化的有效途径,将文化的优势转化为经济的优势,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弘扬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

  我省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遍布全省各地,尤其是陕北地区,曾经是陕甘宁边区的所在地,毛主席、党中央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带领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毛主席在延安窑洞里撰写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一系列著名论著,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延安时期鲁迅艺术文学院,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基地和摇篮,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中级文学艺术人才,编排的《白毛女》歌剧、《兄妹开荒》秧歌剧,以及《黄河大合唱》等音乐作品,出版发行的《文艺战线》、《草叶》等文艺刊物,对于唤醒民众,投身于革命战争、创建新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思想和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今后三秦文化研究的重点领域。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协调和组织力量,抓好陕北红色革命文化史的系统研究整理,深入拓展延安精神、延安文艺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研究,开展西安事变与陕西抗战文化史的系统研究,以及关中、陕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研究。同时,积极探索开发红色文化研究的新业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创意产业。

  开展红色文化研究,要广泛开展与高校和企业合作,争取科研立项,扩大学术资源。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现代文化研究项目在立项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可根据研究项目的性质,促进研究机构与文化和旅游企业合作,争取社会资金投入,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进行研究与传播,以保证各项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我们还要十分重视文学创作,包括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戏曲、歌舞等文艺形式在三秦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文化艺术作家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文化艺术成果的转化

  新一届三秦文化研究会,要在搞好历史文化、区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的同时,认真抓好已取得的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力争将陕西潜在的文化优势和研究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和生产力优势,为促进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文化发展战略,积极组织艺术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考察和采风活动,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让艺术家在火热的生产第一线,不断淬炼灵魂,汲取营养,获得新的灵感,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不断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扩大三秦文化研究会的影响力。

  第二,要下大气力促进研究成果和艺术作品的就地转化工作,解决文化成果外域化问题,为促进陕西文化产业大发展献计出力。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重要作品推介会,向影视传媒企业和有志于发展文化产业的企业,积极推荐优秀文化产品,促进小说、剧本和影视作品的出版发行和拍摄制作,使之早日搬上银幕,重振西部影视的辉煌。

  第三,要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外艺术市场,有计划地组织参加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节、书画展、乐舞展演,影视戏剧巡演等活动,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艺术交流,建立省际国际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让陕西的传统文化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五、利用现代传媒工具,推进研究成果的传播

  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优势,进一步搞好三秦文化研究成果的传播。这些年来,在党的新时代文化自信政策引导下,我省出现了多种文化现象,非遗文化、古玩文化、书画文化、摄影文化、演艺文化、饮食文化、公园文化、场馆文化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很值得我们从思想观念、实践创新、发展成果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要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和筛选出一批具有新时代精神、具有陕西地方特色、具有广泛社会价值的文化成果,及时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影视出版、文学艺术等载体,通过创新多类专题性活动,创建自媒体平台,力争多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精品。同时,要创造条件,围绕重点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不断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产品的需求。

  一是开办“长安——丝路文化大讲堂”,系统开展学术传播活动。在线上、线下向公众传播三秦文化研究成果,力争办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讲堂,成为三秦文化研究会稳定的传播平台。

  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推出“三秦文化研究”刊物,为三秦文化研究提供交流平台。继续推出“长安﹣丝路文化传播书系”“大秦岭书系”等大型出版物工程。

  三是创办“三秦文化网”和公众号,及时向社会传播三秦文化研究工作动态和研究成果,争取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推动三秦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为了确保上述工作的落实,新一届三秦文化研究会拟成立若干个文化专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落实责任,开展重点研究,力争取得新的成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三秦文化研究会是我省的一个社团组织,我们的工作宗旨,主要是协调和组织全省高校的专家教授和各界的文化工作者,包括各市的三秦文化研究力量,包括联络北京大学三秦文化研究会,开展三秦文化的研究,对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宣传和转化,及时提出建议,力争取得省委、省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全省形成重视文化建设的舆论氛围,推动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最后,祝愿大家在新一届三秦文化研究会的带领下,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力争将本届三秦文化研究会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影响广泛的一流协会,不断开创三秦文化研究的新局面,为陕西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各界导报社记者杜静波/图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张社年 三秦文化 研究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