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篱笆”

2022-04-08 00:40:47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损害社会诚信与金融和谐稳定。...

  “我险些就被骗了,现在想来真是有些后怕。”近日,西安市民王茜周末在家休息时突然接到一通陌生来电,对方声称“我是你主管,换号码了”,因声音十分相似,王茜便信以为真。

  随后,对方想借5000块钱应急,并要求立即向某账号转账,因考虑到主管平日里品行良好,王茜便着手汇款,正准备输入密码时看到平台界面跳出的安全提示,又想到主管此前从未向自己借钱,这一反常行为让王茜有点不太放心,便拜托同事联系到主管本人后,才发现自己差点被骗。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损害社会诚信与金融和谐稳定。

  在一件件诈骗事件中可以发现,诈骗分子的行骗方式也在“与时俱进”,甚至紧跟社会热点,针对不同人群精心设计新骗局,让人防不胜防。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的,不知道您有没有意向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让您的生活多一份保障。”前段时间,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的李女士因疫情工作停摆,正愁着解决工作问题时,接到一通自称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的电话,想着眼下左右没有经济来源,抱着给自己找条出路的心态,李女士便想试试。

  在添加对方微信后,李女士收到了一系列培训内容、费用、发展前景以及机构资质证书等材料,“他们说只需要掏3980元的培训费就可以拿证了,拿到证以后‘钱’景非常好,当时我确实很心动。”

  “不过幸亏我后来从网上看到很多人因此受骗,自己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李女士说。

  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工作停摆,没有了经济来源,有些人甚至因企业倒闭,丢了工作,便冒出了想要考证、找副业、兼职的念头,这让许多诈骗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一些诈骗分子就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弱点实施诈骗,此前被骗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大家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辨别能力,不要因一时的诱惑冲昏头脑,况且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考试如今已经停考了。”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副会长张正说。

  面对花样百出的诈骗手段和日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形势,究其原因,省政协委员曾岚认为,如今电信网络诈骗打破了固有的犯罪时空界限,侵害对象不特定、作案区域无边界,传统侦查模式无法有效应对,“同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滞后,大量犯罪分子抓了捕不了、诉不出、判不重,打击震慑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滋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土壤也未能有效铲除,犯罪链条没有彻底斩断,反诈宣传也尚未形成浓厚氛围,没有构建起全社会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齐抓共管的格局。”曾岚举例说,如电信网络诈骗必须用到的电话卡、银行卡实名不实人的问题未有效解决,以及一些互联网企业不重视风险防范,许多新产品被诈骗犯罪团伙利用。

  据不完全统计,85%以上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通过QQ、微信实施,30%以上是通过支付宝转移赃款。

  那么,应如何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篱笆”?

  “应对电信网络诈骗,公安机关的打击只是末端治理的‘治标’之策,而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各环节的治理才是源头治理的‘治本之法’。”曾岚建议,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应按照“党委政府主导、部门行业参与、打击治理并重”的思路,将打击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平安建设考核,将相关部门落实职责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做好“打防管控宣”工作,构建起党政主管、政法主导、行业主责、公安主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形成全民反诈防骗新格局,才能遏制案件高发态势。

  “特别是网络社交平台、电商平台等要成立专门安全机构,建立网络信息定期巡查制度,发现疑似网络诈骗行为应及时冻结、关闭和初查相关账号和用户,保存电子证据数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省政协委员富君表示,还应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加强数据采集、恶意检测、实时拦截、分析展示等技术功能的优化整合。

  防范网络诈骗,安全宣传教育不能缺位。富君建议,要通过公安机关、宣传部门、社区平台等窗口,鼓励市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的客户端,加大电信网络诈骗尤其是新型诈骗的宣传力度,以案说法,向群众宣传网络安全相关知识,提醒群众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都应强化保护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的意识,做到不要向陌生账号汇款、不要连接陌生的无线上网网址、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富君提醒市民不要有贪小便宜、一夜暴富的想法,遇到可疑或上当受骗的情况要及时报警,配合公安机关及时止损、破案。(各界导报 实习记者 白瑶 记者 赵婧)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电信 网络 诈骗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