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五市亮出教育发展成绩单

2021-02-04 00:53:20  来源:新华网  


[摘要]西安市、铜川市、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亮出过去五年在推进教育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1月21日,“十三五”陕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在西安举行,西安市、铜川市、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亮出过去五年在推进教育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期间,西安市共投用新建、改扩建学校522所,新增学位36万个;铜川市累计拨付各类学生资助资金9997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6万人次;榆林市投入10.5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汉中市217所城区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形成教育联盟;安康市探索建立“三重融合、三全育德”德育工作体系……一组组抢眼的数据,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成果,勾勒出陕西教育五年内质量不断提升的发展轨迹。

  不断提升的教育质量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教育改革发展为群众带来的红利。细心的群众不难发现,五年来,在全省各地,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不少老牌学校也焕然一新,塑胶操场、多功能教室等硬件配置一应俱全。

  多年来,“入学难”“择校热”等问题,成为困扰西安教育发展的难题。为了打通西安教育发展的“堵点”,五年来,西安市通过建新校、提质量、强队伍等方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按下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快进键”,让群众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十三五’期间,西安市共投用新建、改扩建学校522所,新增学位36万个,有效保障了学位需求。2020年秋季开学共投用195所新建、改扩建学校,新增学位19.4万个。今年秋季开学还将建设并投用126所学校,新增学位10.8万个。”西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贾轶昊亮出了西安教育发展民生答卷。

  西安市经开区曾深受区域快速发展而学校配置滞后的困扰。五年来,西安市经开区结合辖区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始终坚持超前谋划、加大投入、特色办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

  “2020年,西安市经开区完成4所学校新建、改扩建任务,新增学位9000个,超额完成学校建设任务。2021年计划新建学校7所,新增学位7950个,现已提前完成2所学校建设施工。”西安市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明利在西安市“办民生实事 向市民报告”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西安市经开区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果。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窗明几净、鸟语花香……在西安市经开区,“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舒心的环境在校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让贫困学子上学无忧

  “十三五”以来,铜川市教育局不断加大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让贫困家庭学生学前教育无障碍、义务教育不花钱、中职教育没负担、考上普通高中不发愁、考上大学不担心。

  “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让我卸下负担,顺利进入大学安心读书。我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将来一定要更好地回报社会。”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的陕西理工大学学生小左告诉记者,是国家资助政策帮助他圆了大学梦。

  小左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019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面对数千元的学费,小左全家人一筹莫展。得知小左的情况后,铜川市耀州区学生资助中心主动联系到他,帮助他陆续获得碧桂园贫困学生资助款3000元,泛海助学行动资助款5000元,加上高校资助款6000元,再加上生源地助学贷款6000元,小左的学习和生活有了保障。通过资助,小左心中重新燃起了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为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铜川市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学生精准资助体系,实现了从学前一年到大学直至就业的全程全部资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先顶格享受各类资助,让贫困学生上学无忧。“十三五”以来,铜川市累计拨付各类学生资助资金9997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6万人次,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7976人次共1.86亿元。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得到全面精准落实,资助资金按标准足额及时发放到每一个贫困学生手中,做到了应助尽助,不漏一人。

  让教师教好书育好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十三五”期间,汉中市从强师德、提师能、优结构、激活力、重培养入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汉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汉中市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入职教师、班主任、寄宿制学校教师等集中培训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组织名师、特级教师大力开展“名师大篷车”“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等送教下乡活动,每年培训教师5000人次,217所城区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形成教育联盟。教师招聘向薄弱学科倾斜,有效缓解音体美教师不足等问题。五年来,全市招聘音体美、信息、心理健康等薄弱学科教师755人,为基层教学一线补充大量薄弱学科教育人才。

  增强德育实效培育时代新人

  “十三五”期间,安康市以“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培育新人”为目标,探索建立“三重融合、三全育德”德育工作体系,努力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全面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安康市建立起市、县、校三级“1+1”听思政课制度,大力构建“学校努力办好、教研室积极管好、教师用心教好、学生认真学好”的思政课“四好”工作格局。安康市累计打造思政金课200余节,培养县级以上思政课教学能手144人。全市加强全科育人,推行“学科知识+德育元素”的全学科教学改革,深度挖掘学科德育价值,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处处德育场”的育人阵地。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一手漂亮的板书,这曾是对教师工作最形象的写照。而在信息化教学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方法与数字化教学逐渐融合,利用网络渠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升了优质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水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十三五”期间,榆林市共投入10.5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改善工作。全市中小学和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为学校新配备触控一体机(电子白板)5395套,“班班通”设备普及率达100%,智能安防系统实现了全覆盖,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榆林市引进服务全市中小学教师的贝壳网精准教学资源平台,有效解决了全市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全市教师可畅享优质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均衡配置。

  新建成的榆林市教育数字图书馆拥有80万种电子图书、6000多种数字期刊、300多种数字报纸,可随时供全市70多万名师生在线阅读学习。榆林市还启动涵盖中小学全学段“名师录优课”活动,组织全市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录制涵盖中小学45门学科的优课,进一步充实本土教育资源,发挥名师引领示范作用。(郭 妍)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教育 成绩单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