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奋发努力,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和9.1%,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成效显著。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高品质生活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等短板和不足。
1月24日,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通“委员访谈室”,邀请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刘科伟、怡豪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付波、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董立民三位省政协委员,围绕“如何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重要抓手创造高品质生活”主题建言资政。
省政协委员、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刘科伟:
8个“更”阐述心中高品质生活
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以高质量经济发展引领高品质美好生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十三五”以来,我省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台了一系列保就业、促增收、惠民生的政策措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所谓品质生活,就是要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多彩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省政协委员、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刘科伟连用8个“更”来描述他心目中的高品质生活。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刘科伟认为,要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重要抓手,不仅要有丰富的物质基础保障,还要有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支撑,更要有可靠的资源环境来承载。“收入是消费的前提,而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升都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对农民来说,最主要的是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通过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规模,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提高城镇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关键是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就业供给。”刘科伟说。
省政协委员、怡豪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付波:
解决好群众看得见 用得上的公共服务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大盘”中,老百姓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钱袋子鼓不鼓。而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不仅能增加其幸福感,也能有力带动消费增长。如何通过增收创造品质生活?省政协委员、怡豪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付波认为,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民生财政和优化资源配置,一个都不能少。
付波建议,应重点打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大数据、智能终端、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汽车、机械、纺织、化工和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努力培育更多大企业、大集团,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要充分释放每一个创业主体的潜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加大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支持力度。”付波说,要认真兑现落实各项政策,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以及老年农(居)民养老补贴。重视解决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低收入家庭子女等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加大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力度,消除零就业家庭。
“要全力打造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营商成本最低的政务服务环境。企业在陕投资兴业的多了,也就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付波建议,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普惠共享为目标,解决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公共服务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省政协委员、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董立民:
美好生活要努力实现6“所”变6“优”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保障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具体表现。
省政协委员、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董立民认为,要创造高品质生活,就要保障居民有足够收入,进而实现幼有优育、学有优教、劳有优得、病有优医、老有优养、住有优居的美好生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渠道。“高品质生活离不开物质保障,只有收入上去了,生活水平才能随之提升。”据董立民介绍,围绕现代农业、农业科技服务业、互联网+农业等主导产业,杨凌示范区大力培育科技人员、大学生和职业农民创业,形成了全域化农业特色创新创业格局。2018年、2020年,双创示范基地两次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尤其是去年以来,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杨凌示范区积极作为、精准施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全力稳住就业存量,积极拓展就业增量,确保全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持续增加劳动者收入,提升生活品质。
董立民说,在统筹推进稳就业各项工作过程中,杨凌示范区全面落实援企纾困政策,针对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零就业家庭四类重点就业人群拓展就业空间,推动充分就业。尤其是通过加大“双创”平台建设,以创业带就业,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创业环境。
“下一步,杨凌示范区将立足农科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业创新促就业工作深入开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董立民表示。
各界导报记者 唐冰/文杜静波/图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