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援藏老师于光:勤朴笃实 真情援藏

2020-08-31 16:37:42  来源:陕西网  


[摘要]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氧气含量仅为59%,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着阿里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教师资源严重缺乏,教学质量亟待提高。2014年,阿里地委行署决定在1600公里外的拉萨市实施异地办学,创办了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拉阿高中”)。...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氧气含量仅为59%,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着阿里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教师资源严重缺乏,教学质量亟待提高。2014年,阿里地委行署决定在1600公里外的拉萨市实施异地办学,创办了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拉阿高中”)。

  来自蒲城县尧山中学的于光是拉阿高中的一名老师。2019年7月积极响应省委援藏号召,他成为陕西省第九批“组团式”援藏队伍里的一员。

图片1

  “虽然拉萨比阿里地区海拔要低很多,可刚到拉萨的时候,就出现了高原反应,头痛失眠。这里的紫外线特别强,外出都要把自己包的严严实实的,不然就要被晒伤了。”于光回忆刚到拉阿高中时候的情况。

  “刚到学校的时候,高反严重,一个人经常会思考为什么要来这里,可当我接触到这些淳朴可爱的孩子们时,看到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睛时,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和孩子们相处的多了,也就更坚定了我来援藏的信念。”于光说。

  变“输血”为“造血” 改善西藏教育

  “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保障。拉萨阿里高中教师平均年龄28岁,在教育观念、教学经验、教育方式上还有极大的提高和发展空间。”于光说。

  一本近万字的课堂评价笔记,记录着每位拉阿高中老师的上课形式、特点以及不足,这是于光通过一年反复听每位老师讲课记录下来的。为了改善教师整体的专业能力,于光坚持每天走进课堂听课,课后与科任老师及时交流,并就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进行课堂评价等方面给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听课的形式,去发现老师们的优缺点,结合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对老师的教学方式进行提高完善,这种形式让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为这里的老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于光说。

  教育援藏,不仅要帮助阿里的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优秀的本地教师资源,变“输血”为“造血”,培养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传帮带”、“青蓝工程”实现教育质量大提升

  “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精打细磨上好每节公开课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务处联合校教研处开展‘青蓝工程’活动,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示范课活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灵活组织课堂活动,准确把握知识考查方向脉络,强化重难点突破方法指导,老师们倾心倾力,将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尽情展现毫无保留。”于光说。

  从课堂导入、重难点突破,课堂小结、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给出反馈及改善意见……一系列的措施,让年轻老师快速成长,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图片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蓝工程”的启动,让拉阿高中的青年教师增长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吸取了成功的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

  学校联线架起陕藏“连心桥”

  11月份的阿里,氧气稀薄,滴水成冰,极其寒冷。广袤的雪域高原、渴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孩子,亟待发展的藏区教育事业。

图片3

  “为了更好的让学校当地的老师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19年寒假期间组织阿里地区高级中学的20多位藏族老师、班主任到陕西省西安中学、蒲城县尧山中学、铜川市一中进行友好交流学习。”于光说,在友好学校里与老师们同吃同住、跟班上课、参加教研,与同学们一起享受阳光体育,为很多藏族老师开拓了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班级方法,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课堂教学能力、教科研综合能力等得到了全方面立体化的提高。

图片4

  2019年9月,一批新生入校,这是于光援藏的第一批学生,一名叫才央的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已经上高中了,她身高还不足1米,每天都会在学校“自强不息”的石碑前朗读课文。后来,于光了解到才央患有先天性佝偻病,通过一段时间与才央的交流谈心,并赠送她一些学习用具和复习资料,帮才央辅导功课。原本沉默寡言的才央,也开朗起来,布满高原红的脸庞上透出天真自信的笑容。

  2019年寒假期间,于光回陕西休假,他把才央的事情分享给了自己学校的学生,从此一条跨越万里的友谊建立了。蒲城县尧山中学高三六班全体同学通过视频连线见到了才央同学。这些高三的学生被这位藏族姑娘的坚毅所震撼,同时才央也被大哥哥大姐姐的关爱和祝福包围着,并结下了帮扶对子。通过结对子,才央也深入了解到内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并表示将以更昂扬的斗志实现理想回报社会。

  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由于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属异地办学,绝大多数学生都要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与内地不同,这些孩子只有寒假,没有暑假,一年只能回一次家,在校两周外出一次采购生活必须品。他们的求学路,辛苦且不易。一年365天,三分之二的时光都在学校度过。如何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如何让远离父母的孩子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于光说。

  于是全校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第二课堂”活动,拉开了序幕。每生一爱好,每人一社团。每周三下午两节课的时间,绿茵场上的欢呼声、篮球场上的喝彩声、英语角的流利对话、舞蹈室的曼妙身姿、乒乓球的高低回旋、音乐室里的红色旋律、书法室里的方正汉字和飘逸藏文、绘画室里的国色牡丹和倔强格桑花…… 全校近30个社团活跃在校园的角角落落。

  “‘第二课堂’为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提供了舞台,使孩子们的特长才能得以淋漓尽致的施展,获得的各级各类优异成绩更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交际环境,传递出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释放了学习压力,缓解了孩子们的思乡念家之情,孩子们在喜悦和温馨中真切感受到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于光说。(记者 高伟)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阿里 老师 于光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