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政:筑牢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

2020-03-10 18:15:35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近日,陕西省民政厅制定出台了《关于构建综合性兜底保障体系筑牢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的实施方案》,通过八项重点工作、九项制度建设、七大长效机制和六项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综合性兜底保障制度体系,为2020年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陕西民政构建综合性兜底保障体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各界新闻网讯 (来昌荣 雷文姣) 近日,陕西省民政厅制定出台了《关于构建综合性兜底保障体系筑牢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的实施方案》,通过八项重点工作、九项制度建设、七大长效机制和六项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综合性兜底保障制度体系,为2020年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兜牢生活底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方案》中指出:强化剩余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对全省18.34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户逐人进行全覆盖摸排,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重点关注66.04万已脱贫兜底保障对象基本生活,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做好防返贫兜底保障工作。

  《方案》计划下拨中央和省级困难群众补助资金62亿元,保障好全省85.7万农村低保对象、12.3万农村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计划下拨省级补贴资金4.9亿元,及时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做到“应补尽补”;计划安排福彩公益金650万元,实施“福康工程”和“民康计划”,为贫困残疾人配置康复辅助器具;计划下拨资金1.2亿元,资助新建农村互助幸福院1500个,覆盖全省80%以上的行政村,为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餐饮、临休等服务;计划下拨资金1.1亿元,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标准与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衔接机制;计划安排1850万元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和“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扩大助医助学范围;计划下拨资金1.2亿元,资助新建农村互助幸福院1500个,覆盖全省80%以上的行政村,为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餐饮、临休等服务。

  健全完善综合性兜底保障制度体系

  坚持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制度、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保障制度、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和灾害救助制度以及就业促进制度等九项制度建设。

  优化“分类施保”政策,落实12-18个月的“渐退帮扶”政策、建立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监督、评估和考核体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台账和定期探访制度。推动建设县级失能照护机构、乡镇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相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

  健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运行管理机制,大力推广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加大“互联网+救助寻亲”工作力度。建立健全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体系,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加强与卫健、医保等部门信息共享,健全面向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模式,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扶”工作流程,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构建精准救助长效工作机制

  健全和完善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贫困群体精准识别机制、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困难群体“弱有众扶”机制、“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脱贫攻坚风险评估和纠错机制个困难群众帮扶快速响应机制等七项长效工作机制。

  制定出台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探索建立“收入+支出”多维度贫困识别机制,推行以保障绝对贫困对象为基础向相对贫困对象拓展的救助改革,扩大社会救助服务的目标对象范围,实施分圈管理、实时监测、动态调整,逐步实现对困难群众的梯度救助。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兜底保障各类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和研判,对政策执行情况和预期效果进行评估。

  创新“物质救助+服务保障”的新型救助模式,开通“救助热线”、“网上业务办理公众号”、设立“救助助理”等方式,及时受理群众申请、科学评估救助需求、合理确定救助方式,实现前期评估、中期救助、后期扶持发展的无缝衔接。

  指导乡镇(街办)建立由基层干部、党员、红白理事会成员等组成的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家庭、特困人员、“三留守”人员为重点,当其遭遇到突发疾病、灾害、意外事故等问题时,能第一时间帮助其申办相应保障政策并提供生活帮扶、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服务,提升帮扶针对性、精准性和时效性。

  此外,各级民政部门还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工作创新、强化队伍建设等,为构建综合性兜底保障体系、筑牢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陕西民政 脱贫攻坚 方案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