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那道坚固的防疫线 走村串户 村医守住最薄弱环节

2020-02-02 20:14:06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天刚泛亮,商洛市山阳县中村镇沟口社区村民王红卫就背上药箱、戴上口罩,拿着温度计和“外出返乡人员调查摸底表”,...

  山阳县中村镇土桥村村医刘宝存。 记者 李荣 摄

  各界新闻网讯 (记者 李荣)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天刚泛亮,商洛市山阳县中村镇沟口社区村民王红卫就背上药箱、戴上口罩,拿着温度计和“外出返乡人员调查摸底表”,急匆匆出门进行疫情防控工作。

  “量完体温,还要交代注意事项,叮嘱他们时刻注意身体变化。”今年46岁的王红卫是一名乡村医生,1997年开始从事基层卫生事业,从医23年来,他一直奋斗在基层一线。从去年腊月二十八开始,王红卫就一直忙碌着。卫生室离家不到10分钟的路程,因忙着防疫,王红卫还没有陪家人吃过一顿团圆饭。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村医就是细枝末梢,必须守好防疫线。”王红卫刚给一位村民取完药,又忙着打电话询问排查人员身体状况。

  沟口社区共有8个村民小组,779户2469人,经过前期摸底排查,王红卫共摸底排查疑似病例9人,经过密切监测,9人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截至目前,沟口社区无一例病例。

  中村镇沟口社区村医王红卫。 记者 李荣 摄

  现如今,王红卫每天都要掌握他们的体温情况,再建立台账上报到中村镇卫生院,利用手机和监测人员保持联系,上报信息。

  今年春节期间,王红卫接诊的病人,都要先测体温,体温正常的,才能进一步就诊。“如果体温不正常,就要马上汇报给镇卫生院,越在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王红卫说,目前村卫生室看的多是头痛、嗓子疼等常见病,像感冒、发烧的病人都会去镇上医院检查。

  说到戴口罩,王红卫坦言,现在大家出门,尤其是来卫生室看病都戴着口罩,有些口罩不是一次性的,只能叮咛村民每天给口罩消毒。“最近口罩都脱销了,村卫生室口罩也紧缺,村上也在想办法通过多渠道进行购买,希望村医也能有更多的防护物资。”

  “和非典那时相比,现在信息发达,老百姓获悉疫情的渠道多了,自觉意识提高了很多。”王红卫说,农村防控疫情关键是要让村民杜绝聚餐和办酒席,但目前卫生室依旧面临口罩、防护设备短缺。

  土桥村村医刘宝存,自1月22日起就一直奋战在第一线。为随时掌握武汉返乡人员体温情况,刘宝存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进村入户进行摸底排查,在监测的3位村民中,每天两次上报体温,随时观察3位村民身体状况。

  “遇到发热的,我就叫他们不要出来,等我和卫生院衔接好来采样,诊断结果出来就告诉他们。比较恐慌的,我就和他们说,遇到什么事,有医务人员在第一线,可以随时联系,也不要传播谣言。”刘宝存说,在科普宣传下,村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不断提高,加上现在医学和科技进步,相信一定能战胜疫情。

  随着疫情发展,投入“病毒战”中的白衣天使越来越多。在逆行者中,许多和王红卫、刘宝存一样的乡村医生,奋战在农村一线抗“疫”,他们无惧疫情,在鸡鸣狗吠中敲开每户返乡人员的家门,依靠的“武器”仅是一个温度计、口罩和医用手套。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中村镇采取夯实责任、广泛宣传、排查登记、加强监管等多种措施,全力做好返乡人员登记,对1月8日以来武汉返乡人员及接触人员进行全面排查登记、检测随访、家庭消毒,认真记录每位村民的返程方式以及同行人员目前健康状况,做到不漏登一户,不漏检一人。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村医 防疫线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