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省围绕乡村医疗卫生人才招引、培育、使用等环节密集推出多项政策举措。一些政策正在加速落地实施,一些已经在先行试点地区“开花结果”。
前不久,陕西省政府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我省卫生健康委人事处负责人介绍,主要是结合乡村需求变化,从招聘数量、专业、学历、年龄等方面对前期政策进行修订优化。比如,在待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将原来每年定额下达2000名招聘计划修订为每年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当年实际需求,结合编制空缺情况确定招聘数量;将乡镇卫生院应聘人员最低学历要求从本科放宽为大专,将其年龄限制从35周岁放宽为40周岁等。
“这些调整及时且必要。”当地不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表示,放宽限制、简化程序,能进一步推进人岗相适,吸引更多匹配乡村需求的医学人才。
面向村卫生室,启动3年制农村订单定向大专医学生免费培养,是陕西省今年推出的又一项重磅举措。“目前,陕西省正面临村医队伍老化问题。未来几年,每年将有几百名村医因年老退出村医队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负责人表示,在做好大学生村医专项招聘工作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定向培养为村卫生室提前储备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乡村医生。
“目前,全省已征集大专定向医学生培养需求423名,并确定6家高校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和中医学专业两类大专定向医学生。”该负责人介绍,要吸引更多医学人才投身基层、长期留在基层,还需要建立灵活的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目前,陕西省在多地推进医疗机构编制备案制灵活运用,加大“两个允许”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推动落实力度,努力为基层人才工作拓展空间。
面对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的突出问题,乡村人才政策重在贴合实际、务实管用。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的招引与培育,应坚持“优”的目标,同时坚守“有”的底线。陕西省适时调整政策,在不降低待遇的前提下将学历起点从本科调整到专科,年龄限制从35岁放宽到40岁,这是对乡村现实需求的及时回应。先把人招进来,把工作做起来,再视需求通过培训把“人力”培养成“人才”,不失为察势而谋的合理选择。
在乡村医疗卫生人才使用中,既要重视耕耘,也要关心他们的收获。在陕西的秦岭深处,很多基层医务人员日常在乡村工作,但家人生活、孩子学习都在县城,他们不得不每天长途奔波,或者与家人长时间分离。在上述问题一时难有两全之策时,陕西省多地结合工作环境、通勤距离等适当增加工作补贴等。这些都是有助于“留住人”和“留住心”的关键之举。
乡村医疗卫生人才政策需注重本土挖潜与涵养。陕西省注重内部挖潜,在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类本科生的同时,又在全省范围内创新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类大专生培养工作,为卫生室培养和储备力量;注重用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协作等各类平台和机遇涵养本地人才;鼓励各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建立绿色通道,开展“人才回乡计划”。这些举措充分发挥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作用,正在以乡音乡情为纽带,凝聚共建健康陕西的强大合力。(记者 王超)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