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孙高菊)她们是女性企业家,也是临渭区人大代表;她们是人民群众的“信息员”,也是桥南镇脱贫致富路上的三朵“金花”。
11月19日,省人大常委会“40年·深情回眸再出发”采访组走进渭南市临渭区,在见证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渭南实践时,临渭区人大代表王贞养、张喜芹、陈春苗也成为了此次采访组关注的焦点。
“抱团”发展,让扶贫工作提质增效
核桃、柿子醋、土鸡蛋、手工编织的草篮子……在临渭区扶贫产品超市里,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分门别类摆放于货架之上的农副产品让采访组一行看花了眼。
“这些产品都是出自于临渭区的各个贫困村、合作社,以前村里信息闭塞,销路不畅,农产品很不容易卖出去,而随着扶贫超市的设立,群众再也不用为自家产品‘滞销’发愁了。” 临渭区人大代表、恒然四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贞养在接受采访时说。
王贞养是桥南镇三朵“金花”之一,当年,为了寻找脱贫致富路偶然接触到了电商行业,后来便在此基础上创办了陕西恒然四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以“线上+线下”模式为主,对从村里收购的农产品进行统一运营销售,临渭区扶贫产品超市便是公司线下运营的一个销售载体。
超市货架上,手工编织的草篮子、核桃分别是巧娘草编合作社与谦顺天然特产有限公司的产品,其创办人陈春苗、张喜芹就是另外两朵“金花”。
为了打通扶贫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号召下,三位代表“抱团”发展,借助于各有的优势特长,凝聚合力,极大推动了桥南镇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进程。
“她们有资源,我有销售渠道,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不仅实现了相互之间合作共赢的目标,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上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贞养高兴地说。
立足实际,切实为民排难解忧
桥南镇是核桃之乡,其种植面积达2.5万亩。此前,因销路不畅,集抗晚霜、果仁饱满、含油量高等优点于一身的核桃并没有成为乡亲们的“致富宝”,这让一心想带动乡亲们致富的张喜芹看在眼里,急在了心里。
如何解决销售难的问题?几经思索,张喜芹决定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积蓄,在村里修建核桃加工厂,利用核桃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2014年,谦顺天然特产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渭南市唯一一家专一的核桃深加工企业,近年来,利用“党支部+企业+电子商务+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公司累计帮扶贫困群众1059户,总帮扶资金达29万元。
11月19日,在谦顺天然特产有限公司的厂房里,近20个老人坐在一起给核桃去皮,一天虽只有20元左右的收入,但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反正也是闲着,干一点活就有点收入,这是以前我想都没敢想的事。”张莹草老人笑着说道。
“我能切身体会到贫困户、留守妇女的不易,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临渭区人大代表、巧娘草编合作社理事长陈春苗说道。
访民情、传民声、解民忧,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近年来,陈春苗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践行自己许下的诺言。通过家传草编手艺,她带领周围群众将原先废弃在田间地头的麦秆、玉米皮编织成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在脱贫致富上,辐射带动着周边500多户贫困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实现每年每户增收近万元。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寥寥数语,不仅是对王贞养、张喜芹、陈春苗的生动写照,也成为了各级人大代表们长期以来心中的一面旗帜。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