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整顿中“撒娇”滴滴打了谁的脸

2018-09-14 08:39:23  来源:各界导报  


[摘要] 9月12日《华商报》报道,因滴滴司机未及时确认乘客到达,西安市民鲁先生被多扣时长费210元,滴滴平台却表示无法解决。当下,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正在对网约车进行大整治,为何还会出现这种现象?...

  □张宝勤

  9月12日《华商报》报道,因滴滴司机未及时确认乘客到达,西安市民鲁先生被多扣时长费210元,滴滴平台却表示无法解决。当下,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正在对网约车进行大整治,为何还会出现这种现象?

  在接连发生恶性事件,特别是温州女孩乘坐滴滴被害一事引发关注后,滴滴公司痛定思痛,承认“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随即推出一系列整改举措,包括顺风车全国范围内下线、将乘客端“紧急求助”功能升级为“一键报警”、试运行全程录音等。这样的认错、改错态度值得肯定。

  岂料,就在整治期间,鲁先生却遭遇了被多扣465分钟时长费而无法解决的难题。现实生活中,类似鲁先生这样的乘车遭遇并非个案,像“一键报警”功能形同虚设,涉事车辆未取得网约车运输证,当事司机未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等现象并不鲜见。比如,9月7日,广州乘客张女士怀疑遭滴滴司机挟持,紧急情况下使用滴滴平台“一键报警”没用,无奈用跳车逼迫司机停了车。无独有偶,同日,成都的杨女士给出远门的老人和孩子打了一辆滴滴,却遭遇绕城“四分之三游”,耽误40分钟行程,错过了高铁。

  出现这些现象确实很不应该。一边是全国大整顿,一边是不断出状况。究竟是不懂规定而为还是侥幸而为,亦或是顶风为之,姑且不论。但是,从客观上看,这些滴滴运营车辆是给大整治“撒了个娇”,造成监管部门被“打脸”,滴滴公司被“打脸”,对规范网约车管理满怀信心的滴滴乘客也被“打脸”。

  固然,滴滴在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也为乘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如果不强化自律和监管意识,频频出现安全隐患,再优越的经营优势有朝一日也会丧失殆尽,源源不断地客流也会渐渐变得寥寥可数。查处责任人也罢,推出整改措施也罢,目的都是提高服务质量,只有扫除整改中的认识盲区、地域盲区和业务盲区,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滴滴 网约车 打脸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