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下辈子,我还做刑警!”高智君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太多的情感。高智君,1979年出生,中共党员,二级警督,1999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2017年12月任刑警大队副大队长,2017年5月中央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和省部级劳动模范。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五次并多次获嘉奖和先进工作者。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优秀人民警察、陕西省公安机关汪勇式个人、榆林市市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榆林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榆林市十佳民警、榆林市公安机关汪勇式个人等。
“不吃苦就做不了好刑警”
“对一名刑警而言,明天永远是一个未知数,无法预知下一起案件是什么,下一名案犯是谁,下一个蹲守地点在哪里。”高智君参加工作后,出差、守候、追捕、审查成了家常便饭,在他的柜子里,除了放满全国各地的交通图外,还有一个大包,里面备着基本的生活用品。高智君说:“一旦接到出差任务,研究好路线,我拎着包带着案卷立刻就能出发。”仅2012年,高智君在外出差就达8个月之久,“出差专业户”的称号也由此在同事中传开。
2002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深夜,高智君要去安塞解救一名被绑女孩。出发前,迷信的奶奶对孙子千叮咛万嘱咐:“今天日子不吉利,不能出远门。”“那女孩生死未卜,我们干刑警的就应该风雨无阻,不吃苦就做不了好刑警。”高智君安慰了奶奶几句,就匆匆离去。漫天风雪夜,警车行驶在曲折的山路时不慎滑下30多米深的悬崖,致高智君右大臂骨折,双侧血气胸。“我被延安的民警送到延大附院抢救才捡回来一条命。”高智君回忆说,“受伤后,亲戚朋友们都劝我换一个清闲的岗位,别拼命了,可是我对刑警工作实在是难以割舍,最终家人还是尊重了我的选择,我继续留在了自己热爱的岗位上。”
“我们的工作有群众的期待和拥护”
高智君经常在想,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做刑警苦、累,顾不上家,随时流血流汗,没有丰厚的金钱和优越的物质。但是,我们的工作有群众的期待和拥护。”
2014年4月7日,榆林二院单身女护士曹某在出租房内被杀,身中60多刀。死者父母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们以后可咋活呀!”“奸杀?仇杀?情杀?还是抢劫杀人?”高智君走访出租屋、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跑遍了周边20几个市县的公安局、看守所。发协查、贴画像、查电话记录,仅甄别各类线索就多达1000余条。当锁定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时,李某某正乘着火车逃往贵州,“必须在案犯到达目的地之前追上火车,在车厢内抓捕!”于是便上演了现实版的汽车追火车、小车追大车行动,最终将案犯成功抓获。
“今生唯一愧疚的就是家人”
高智君的妻子由于体质较弱,患有过敏性鼻炎,2012年8月,鼻炎加重,引发哮喘。医生再三叮嘱,一有情况要立即送医院。而高智君却因公安部督办的一起案件,必须去外地追踪。8岁的儿子知道父亲的工作后,像个小大人似的安慰道:“爸爸,别忘了咱们家还有我这个小男子汉呢!我都会帮妈妈拖地板了。”儿子的话让他觉得既幸福又愧疚。
儿子的家长会每次都是妈妈去参加。有一次,儿子背着妈妈悄悄地告诉他:“爸爸,你也去我们学校办一次案吧,不要让同学们以为我没有爸爸!”节日里,儿子经常通过手机发来家人团聚的照片,里面唯独没有自己,高智君失落地想:“这个节日又不能陪家人了……”
高智君说:“从警这些年,一路走来,我成长着、积累着、收获着、感悟着。刑警苦,但苦得值得。因为我们的苦能为老百姓换来安宁。如果有下辈子,我还做刑警!”(记者 高三宝)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