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袁某某为首的25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二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以扈某等17人恶势力犯罪集团一案公开宣判;以杨某某等8人恶势力犯罪团伙一案公开宣判……
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法槌重击声,一个个黑恶分子得到应有惩处,为害一方的涉黑涉恶集团团伙被以风雷激荡之势端掉,老百姓深恶痛绝的黑恶势力被以雷霆万钧之力绳之以法,隐藏在党政机关和行业领域的黑恶势力“保护伞”被清除,关系网被打破、利益链被斩断,令铜川百姓拍手称快。
截至8月底,铜川共打掉涉黑组织2个,涉恶犯罪集团17个、涉恶犯罪团伙9个;依法起诉25件,一审判决21件;依法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2.68亿元;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案件86 件;涉黑涉恶目标逃犯实现“清零”目标。在7月份全省“六清”行动进展情况通报中,铜川市居全省前列。
扛硬政治责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强力部署
铜川市聚焦“六清”目标,认真分析斗争形势,检视问题短板,召开了全市推进会,会议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一场必须打赢的政治仗、攻坚仗、总体仗,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斗争意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组长刘西林向《西部法制报》记者说。
铜川市先后11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14次市委专题会议,3次推进会,22次召开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强力部署推进专项斗争持续开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30余次深入基层调研,带头包抓督办重大案件,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对扫黑除恶相关工作做出批示,持续推进专项斗争。
铜川市始终把专项斗争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作战,紧盯为期三年目标,紧扣阶段性目标任务、打击重点和工作要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第一组长,市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市级31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特别是“六清”行动以来,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指挥长、市长任副指挥长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行动百日攻坚战指挥部。
全市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三级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政法委、公检法司“四长”扫黑除恶履职台账。开展了20多次常态化督导检查,实现了对市、县和市级成员单位督导全覆盖,对区县和重点行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集中约谈;坚持把扫黑除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制定《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运用“三项机制”和监督执纪问责暂行办法》,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通报表扬了24个先进集体和38名先进个人。从而实现了由政法机关主力推动向各方合力推进的转变;由自上而下推动向上下联动发力的转变。
持续深度宣传,以“长伴云衢千里明”的期许回应关切
“扫黑除恶以来,群众都有一种安全感,堡子上(村上)也没有打架斗殴的、赌博的,大家都能安心地去参加生产劳动,过自己的日子。”“做生意原来就害怕村霸街霸和地头蛇,没有安全感,自从扫黑除恶以来,我们安全多了”,家住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办的崔先生和开商店的刘女士与记者交流时流露心声。
铜川市始终坚持把依靠群众作为专项斗争的力量之源。各级各部门非常重视宣传工作,结合阶段性重点工作,持续掀起一波又一波宣传热潮,不断拓展宣传发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及时制定《涉黑涉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积极发动群众共同参与,踊跃举报。全市设立的举报电话、信箱、邮箱等举报平台,共受理涉黑涉恶线索1413条,投案自首37人。
铜川市坚持把扫黑除恶宣传发动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积极联合宣传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宣讲提纲,结合创文创卫、脱贫攻坚工作,精心进行谋划和部署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制作大型宣传牌、宣传墙等固定宣传,设立“扫黑除恶在行动”专栏,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手段,召开新闻发布会、宣讲会、专题晚会,制作发放宣传品等形式,立体式、多渠道、多领域开展扫黑除恶宣传活动,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营造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浓厚氛围,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深入人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9年全市群众对扫黑除恶知晓率为97.85%,认可率为91.87%,群众安全感为94.9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有“文明铜川、好人之城”的美誉。
紧盯“六清”目标,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锐气涤荡黑恶
铜川市充分考虑疫情期间,在逃人员行动受限这一有利因素,先后辗转多地,对在逃人员其家属进行说服教育,在劝投和追捕共同作用下,于2020年5月30日,公安部、陕西省公安厅督办的涉黑目标逃犯何某某在家属的陪同下到铜川市公安局主动投案自首。
2020年7月14日,铜川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袁某某等25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进行二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5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至一年不等刑罚,判处财产刑209.7万元,法槌声响,正义如期而至。伴随着案件深挖彻查,一批公职人员腐败,为其充当“保护伞”浮出水面,该案共立案查处腐败和“保护伞”案件21件,处分23人,其中查处“保护伞”案件15件,处分17人,县处级1人,乡科级11人。
铜川市坚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行动作为今年二、三季度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一十百千万”行动主线,紧扣“4263”工作思路,以“六清”行动为抓手,凝心聚力,尽锐出战,从7月1日至10月15日,开展“六清”行动百日攻坚战,举行誓师大会,签订书面承诺书,进行集体庄严宣誓,增强打赢百日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先后制定了“六清”行动赋分排名《办法》,建立了“周通报、月排名”、末位约谈等制度,按照“提示警告、发督办函、提出问责建议”的程序,督导问题整改。召开全市政法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开展赵正永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坚持刀刃向内,加强教育整顿,为打赢“六清”行动百日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纪律保障。精准核查推动“线索清仓”。修订完善《案件线索管理办法》,推动线索收集、移交、核查、反馈闭环管理,全市共受理各类问题线索1413条,已核查1411条,查结率99.86%;中央督导组和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交办线索全部查结,全部实现“清仓”目标;科学布控推动“逃犯清零”。扎实开展“百日追逃”攻坚行动,实行“一逃一档一研判专班一追逃小组”,3名目标逃犯全部缉捕到案,涉黑涉恶目标逃犯实现“清零”目标,受到了陕西省公安厅红字通报;合力攻坚推动“案件清结”。健全落实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包抓督办重大黑恶案件、市级挂牌督办、研判会商、协调督办等制度机制,先后召开案件协调会32次,推动加快案件办理,全国扫黑办提出的消化70%案件存量目标提前实现;深挖彻查推动“伞网清除”。认真落实“两个一律”“一案三查”和“双专班”等工作要求,建立了政法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问题线索相互移送、协同办案机制,彻查“关系网”和“保护伞”。共立案审查涉“保护伞”案件43件53人,结案39件(其中县处级3人,乡科级37人,其他人员13人),处分46人(其中县处级2人,乡科级32人,其他人员12人);斩根断链推动“黑财清底”。公检法机关对涉黑涉恶案件逐一筛查,对“见黑见恶不见财”案件进行集体会上研判,循线追查、扩线深挖,同时,政法机关与银行、税务等部门建立了打财断血协同配合机制,加大对涉黑涉恶财产的追缴、没收力度。共判决财产刑366.15万元,止付4300万元;源头管控推动“行业清源”。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和联络员会议,严格落实“一案一整治”“三书一函”制度机制,截止目前,全市共整治行业乱点乱象96类460个,共录入平台“三书一函”224个,整治率100%。
云警务、农村“土法官”、“和为贵”调解室、女子巡逻队……这些都是铜川市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词”。
“黑恶势力都是啥,听我给大家来细化,威胁政治和安全,把持基层的政权……”这首《扫黑除恶 七五普法宣传》快板词,是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铜川市人民调解协会会长、耀州区石柱镇新兴村调委会主任王玉理自己编写的。
铜川市坚持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基层“拍蝇”、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同步推进,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和平安铜川、法治铜川、文明铜川建设深度融合,搭建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的市域社会治理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全覆盖,6月18日,全省综治中心现场会在铜川召开。“雪亮工程”建设进入验收阶段,新建安装视频探头2万余个,市县两级和33镇办、213村社区综治视联网和“9+X”信息系统布置到位,治安防控体系日益完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和为贵”调解室和王玉理“四心、四勤、四步”调解法,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以“无黑无恶无乱”乡镇(街道)创建压缩黑恶势力滋生空间,以行业治理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以市域社会治理织密防范黑恶势力滋生的网络,让黑恶势力在基层无处容身。截至目前,铜川共清理不合格、不胜任村干部70人,有效杜绝“村霸”、涉黑涉恶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0个,斩断黑恶势力向基层组织渗透的渠道。
“路虽远行则将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铜川市各级各部门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顽强的韧劲,背水一战、奋力争先,坚决打好“六清”行动百日攻坚战,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奋力向党中央、省委和全市人民交一份经得起历史检验、合格的政治答卷。”铜川市委书记杨长亚说。(记者 李成龙)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