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获悉,陕西省文物局按照“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追溯”的全流程管控目标,整合公共管理资源、直属博物馆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进行联合科技攻关,日前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套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体的博物馆公共卫生防疫监测数据采集系统。...
这个春天,原本属于招聘的“金三银四”,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也让就业充满着变数:一方面,企业复工复产,完全恢复尚需时日;另一方面,当史上最多的毕业生涌向市场,是否有岗位匹配,一切未知。...
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中,一群特殊的战士格外引人瞩目。它们就是形形色色的机器人。...
人群智能测温、5G热成像、医院“云”挂号……疫情当前,多地出现一批防控“黑科技”,加快筑牢疫情防控圈,避免交叉感染。这些“黑科技”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临时研发上马还存在哪些困难?未来发展空间如何?...
“所有传染病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并不立即发病,从感染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虽然并不是每个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都会感染新冠病毒,但是部分人存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只是处在潜伏期内,还没有发病,也没有症状,而潜伏期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
今年是5G手机普及的关键之年,但一场突发的疫情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虽然各行业已经开始复工,但手机行业仍充满了变数。目前,无论是消费端还是生产端,拐点似乎还未到来。...
天文专家介绍,3月5日和27日,天宇将两次上演火星、木星、土星“等距”排列的罕见天文现象,感兴趣的公众不要错过。...
为提升深度贫困县科技创新能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2020年第一批科技扶贫“绿色通道”项目开始申报。...
近日,在南极的乌克兰科考站附近出现了粉红色的西瓜雪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特殊战争中快速响应、全面融入,尽显国之重器科技战“疫”威力。...
记者23日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获悉,中国将于2020年3月、5月组织最后两次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
最新发现表明,全球变暖可能会缩短冷血物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预期寿命。...
随着“复工”键开启,全国各地复工复产情况怎么样?思客通过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尝试勾勒复工“图谱”。...
在疫情防控中,大数据表现“亮眼”,不仅助力政府科学决策、资源优化配置,也能让公众及时了解疫情发展情况,积极科学防疫。...
基因检测、疫苗研发、大数据监测、红外测温、空气成像……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一大批陕西企业的硬科技产品在上述领域广泛应用,发挥着作用。...
2月17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救治工作进展情况。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在会上表示,疗效专家组经过认真细致的研讨,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一致认为磷酸氯喹是一个上市多年的老药,用于广泛人群治疗的安全性是可控的。...
17年前,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与才归国的国药中生集团总裁、党委书记杨晓明打了一场“遭遇战”。作为疫苗“老兵”,他深知条件、平台不足是当时的科研国情,疫苗研发时间长、以10年计、是“远水”。...
人们的日常生活早已离不开快递。今年4月,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8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到507.1亿件,比上年增长26.6%,预计2019年快递业务量将超过600亿件。...
相比起地面机械和人工消毒,无人机的优势更加明显。机器全自动飞行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并且全覆盖立体化灭杀能够喷洒到前两种作业喷洒不到的地方,作业效率更高。...
问诊、消毒、送餐、测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众多机器人“战士”登上战场,助力疫情预警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