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6月1日)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在第十八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让路,配合“天问一号”任务地面深空测控站的适应性改造,“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的科学载荷并未开机,原地待命。...
5月31日16时5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02星、和德四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完成峰顶测量任务,2020珠峰“测身高”外业作业圆满收官。...
“去年我在科技界联组会的发言中,说的就是希望尽快启动‘包干制’,很高兴现在看到了实质进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许瑞明委员欣慰地表示。...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秩序,但是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却始终保持高节奏的科研步调。...
今年这个特殊的两会上,有许多让人动容的词汇,比如“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比如“生命至上”,而让笔者印象深刻的,还有“不安”和“理解”。
...
2020年7月,备受瞩目的火星探测将迎来发射“窗口期”,届时,包括中国“天问一号”、美国“毅力号”和阿联酋“希望号”在内的多国火星探测器,将“同台竞技”奔向火星。...
“当前我国科技事业正处于最好发展时期,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急功近利、浮躁浮夸、‘圈子’文化等现象还时有发生,科技领域作风和学风建设任重道远。”5月24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的发言中,九三学社上海市副主委、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委员表示。...
此时此刻,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正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蓄势待发。作为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它于4月4日运抵西昌,在这里开展测试、总装等工作,并计划于5月发射升空。届时,北斗导航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
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韩永国)在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随着咸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俊民等领导和各电信运营商负责人共同按下启动球,咸阳全面开通中...
在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之际,2020珠峰高程测量于近日启程。目前,测量任务已进入登顶测量阶段。...
在月球“沉睡”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5月17日3时25分和16日11时53分,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了第18月昼工作期。...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徐飞虎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安全时间传递的原理性实验验证,为未来构建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于5月1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物理》上。...
在太平洋海域圆满完成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等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5号船,12日上午返回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累计海上作业81天,安全航行2万余海里。...
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队连夜将返回舱运出沙漠,停放在距离着陆点约38公里的戈壁滩露营。9日,返回舱被吊装、运抵酒泉场区。...
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着陆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该试验飞船由返回舱和服务舱两舱结构组成,航天科技集团六院801所承担了两舱推进系统的研制工作,并在诸多航天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英国《自然》杂志29日发表一项医学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认为,肺炎球菌和轮状病毒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和腹泻,针对这两种疫苗,扩大或引入其接种项目有望减少中低收入国家儿童对抗生素的使用。这一发现支持在全球抗击耐药性的工作中,优先考虑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
硅是目前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但其应用范围远不止于此。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颖的纳米结构,能够赋予硅非凡的强度,使其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成为石墨的升级版。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的成果是锂离子电池硅基阳极开发的一个飞跃,为其他类型电池材料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鸟类如何躲过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中科院古脊椎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对与鸟类亲缘关系最接近的非鸟类恐龙至古鸟类的牙齿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揭示鸟类与恐龙之间食性的差异很可能是其幸存至今的关键。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BMC进化生物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