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尘飞扬”到“水清岸绿” 府谷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守护黄河安澜

2025-11-13 09:04:45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近年来,榆林市府谷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守护黄河安澜、筑牢区域生态屏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航向,在能源基地转型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中破局前行。...

黄河入陕第一湾

  □ 通讯员 高冠涛 李嘉怡 记者 许鹏

  在陕西北端的黄河“金三角”地带,奔腾的河水穿境而过,孕育出府谷这片肩负能源保供与生态保护双重使命的土地。近年来,榆林市府谷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守护黄河安澜、筑牢区域生态屏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航向,在能源基地转型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中破局前行。

  从昔日的“煤尘飞扬”,到如今的“水清岸绿”,府谷以“刀刃向内”的决心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用刚性制度守护绿水青山,以精准施策修复生态创伤,在黄河之滨徐徐铺展出一幅美丽的生态发展新画卷。

  扛牢政治责任 筑牢生态根基

  生态保护,责任是纲。府谷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全县全局发展核心战略位置,着力构建“层层抓落实、人人担责任”闭环工作格局。

  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统筹部署全县生态环保工作,定期召开推进会、专题会破解难题,深入一线督导检查,把责任压实到“最后一公里”。

  在此基础上,府谷县构建覆盖各级党委、政府及县直部门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核心指标,以“考核指挥棒”倒逼责任落地。

  县上先后印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铁腕治污攻坚行动方案及水、气、土污染治理专项文件,量化任务、细化措施、厘清职责,为依法治污、科学保护生态提供坚实制度保障,让“生态优先”从理念变为行动自觉。

  聚焦多域攻坚 破解污染难题

  曾几何时,府谷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长期处于全市末位。

  面对压力,府谷县委、县政府打出系列“组合拳”,制定铁腕治污攻坚行动方案、搭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推行“75311”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如今,府谷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5年实现改善。

  截至今年10月底,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降至3.30,降幅达17.9%;优良天数达264天,同比增加37天,空气质量六项参数改善幅度均居全市前列。

  黄河安澜,泽被万物。府谷县境内黄河干流全长108公里,“一河四川”流域覆盖全县3200余平方公里。为守护黄河清水绿岸,府谷县持续深入开展河道“清四乱”,完成508个排污口溯源整治;成立黄河干支流流域水环境监督管理专班,与内蒙古准格尔旗,山西河曲县、保德县创新建立跨省联防联控机制,形成“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的治污格局。

  截至目前,国控、市控断面水质连续4年实现达标;今年1至10月,3个国控、1个市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且黄甫川、清水川断面水质优于考核目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1%,黄河成了造福百姓的“幸福河”。

  作为工业大县,府谷县面临着固废治理的艰巨任务。县上积极探索“综合利用+矿坑回填”双路径,建成18个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年消耗煤矸石、粉煤灰等固废350多万吨,在建的4个项目投运后年消耗能力将再增400多万吨;筛选8个历史遗留矿坑用于煤矸石回填,总库容3400万立方米,可满足全县4.2年填埋需求。

  随着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昔日的“黑色污染点”正逐步变身“绿色覆盖区”,为县域土壤安全筑牢防线。

  强化执法保障 推动绿色转型

  治污先治源,转型是根本。

  在守护生态的同时,府谷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遵循“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原则,以严格环评审批与精细排污管理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近年来,府谷县累计受理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245个,优化黄河流域产业开发布局;积极引导企业推行“一证式”排污管理,核发排污许可证简化管理类36户,质量核查整改率、执行报告提交率均达到100%。

  在问题整改上,府谷县坚持“问题不解决不松劲、整改不到位不罢休”,中央、省上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信访案件均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府谷县累计开展“固废亮剑”“百日攻坚”等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检查6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8000余人次,罚款7000余万元,全县未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黄河 保护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