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倩楠
没有专业演员,没有商业广告,没有营销造势和新闻发布,仅在县城中心搭块台子;台上是“土味”“村味”表演,台下是人头攒动,欢呼呐喊不断……一场看上去并不专业也不高端的“村光大道”文艺比赛却极具感染力。
“现场氛围真的太赞了!”9月26日,安康市宁陕县“村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在滨河公园群众大舞台上演,带着一家五口专程从西安赶来的王莎莎在人声鼎沸中高呼。
今年5月以来,这场由当地政府组织的“村光大道”一开演,就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围观。一场场“周赛”“月赛”因热烈的氛围火爆出圈,导致比赛一票难求,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景点吸金。凭借“村光大道”这股“东风”,宁陕县也借力走出了一条以“农文体旅商”融合创新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座位加了再加”
9月26日晚7点,雨后。戚女士带着86岁的母亲坐在露台上,等待即将开始的“村光大道”。为了满足老母亲“周周要看表演”的心愿,戚女士每周想尽办法抢票。
票有多难抢?线上小程序定时放票,次次都是“秒空”;线下定时排队,大家提前几小时拿小板凳排队,仿佛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排队买肉的场景。
等到演出开始,场内人山人海、座无虚席,台阶两边的人行道上也站满了人。为了让更多人能看到节目,主舞台座位从1200个增加到2100个,还在县城分会场——城内另一广场的电子屏下,设置了几百个座位。
一些村民从家里带来铁锅、铁盆等为场上的演员加油助威,表演到高潮处,四处传来铁器撞击的欢呼声响。
整场节目持续90分钟,展现的均是庄稼人熟知的劳作场景、民俗风情。比赛获胜者的奖品全是田间地头的“农家宝贝”:一头900斤的牛、一头生态黑猪、一只跑山羊……从头到尾“村”味十足。
据宁陕县政府统计,5个月的时间,共有21万人次到现场观看,超百万人次收看直播,相关话题4次荣登抖音热榜、微博热榜、安康榜榜首。总决赛前,“村光大道”的网络话题曝光率已经超8亿次,引发广泛关注。
总决赛结束,宁陕县委书记周锦政现场给出了“村光大道”的成绩单:全县共接待游客158万人次,单周接待游客最高15.33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7.71亿元,单周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花费分别同比增长39.05%、51.9%。
火爆并非偶然
“村光大道”总决赛进行到一半时,评委、相声演员苗阜受邀登台。他上台时,天空飘起小雨,几分钟的相声表演结束后,全场观众已齐刷刷地穿上了雨衣。这些雨衣由志愿者和执勤公安临时发放,全程组织有序、有条不紊。
横跨5个月、呈现22场主题之夜,1000余名农民和干部群众登台……这场组织性极强的活动“出圈”的背后,是宁陕县委、县政府对代表性文化活动IP的不懈追求和持续打造,以及全县9个部门、11个乡镇、各村、各社区的全面配合。
活动开始之初,要求每个镇举办“村光大道”专场。如何发动村民?“村干部先带头。”龙王镇永红村副主任罗自兵说,挨家挨户先鼓动有才艺的、平时喜欢唱歌跳舞的村民,再找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和暑期回来的大学生,一支老少都有的队伍就组织起来了。
编排节目也有讲究,活动坚持“群众当主角、山乡即舞台”理念,突出村味农味、土味原味,不追求“高大上”,只展现“原生态”。宁陕县生态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青山介绍:“我们引导编创接地气的乡土节目,把宁陕的好山好水、劳作场景、老旧物件、孝义新风、非遗文化搬上舞台,既彰显宁陕乡土文化特色,又唤起观众网友情感共鸣。”
决赛中,永红村村民表演了舞蹈“开缸庆丰收”。“我们龙王镇有酒厂,村民每年也会酿制苞谷酒,围绕这一酿酒风俗编排了这个节目。”罗自兵说。
为了支持“村光大道”,宁陕各部门合力赋能,“扶上马”更“送一程”:文旅部门统筹协调“村光大道”全民文旅活动的组织筹办;宣传部门联系做好传播工作;公安部门负责交通、安保;乡镇干部化身“后勤部长”;社区、村支“两委”发动群众,美化乡村,解决游客吃、住、玩等系列问题,系统化支持让草根舞台拥有了专业底色。
“周六这天,基本一周或两周轮一次岗,负责安保执勤工作。”自“村光大道”启动后,宁陕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徐志刚经常“加班”,却始终干劲满满。“游客能有好体验比啥都强。”他说。
全民炒火“热经济”
“周六一天的收入比周内5天加起来还多。”在距离“村光大道”舞台仅几十米的夜市摊位前,卖烤肠、土豆和手抓饼的王师傅感叹道。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周锦政说,宁陕县按照以文兴旅、以旅促销、以销兴农的思路,找准“村光大道”活动和生态旅游的对接点,带动文旅商农城深度融合,全方位激发市场需求、释放消费潜能,促进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交融共兴,努力将活动流量转化为游客数量、经济总量和发展能量。
9月26日下午,在“村光大道”舞台外,来自新场镇的余大姐正在调试直播设备。余大姐的抖音ID为“大山里的养蜂人余大姐”,在此之前,她已经过镇上安排,接受了两轮直播培训,运营过两个粉丝超过5000人的抖音账号。
“村光大道”活动以来,宁陕县构建起“11+100+N”新媒体矩阵,即组织11个镇开设文旅账号,招募培育100余名网络达人,发动群众开设自媒体账号2000余个,围绕“大美宁陕、好客宁陕、物优宁陕”“宁陕山珍、宁陕味道”等,制作发布热点视频、美图、旅游软文、旅游攻略,助力宁陕生态旅游、特色产业和农林水产品“出圈”,提升县域品牌影响力。
“村光大道”将网络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还源于宁陕县对文旅环境的持续优化。李青山说,为了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宁陕县积极培育“旅游+”“+旅游”产业新业态,推出了“精品民宿体验游、名品民宿深度游、优品民宿沉浸游”三大主题旅游线路,系统谋划全县旅游产品业态提升,突出沉浸式、参与感、互动性体验,开发了“康养游、乡村游、自驾游、观光游”等新型农村旅游产品,通过“白天游山水+晚上看演出+夜间逛市集”模式,统筹抓好文化民俗、精品民宿、景区景点、特色美食宣传推介,推动宁陕旅游由“一时火”向“长期火”转变。
今年6月,宁陕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向全体宁陕干部群众发出倡议书,“这一场展现宁陕多彩乡村风貌与厚重文化底蕴的嘉年华,是擘画宁陕形象、助推文旅腾飞的关键机遇!”“要展现宁陕人民文明素养,向身边人传递‘来到宁陕都是客’‘来宁陕我们宠你’的服务理念。”
向游客让票、向游客让路,各单位、企业、小区全面向游客开放停车场……在全民努力下,全县宾馆、酒店、民宿周内平均入住率达到76.26%,周末平均入住率达到92.58%;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农产品销售增长49.4%,线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
“当前,宁陕秋冬文化活动已经开启,诚邀大家一起体验金秋宁陕、冰雪宁陕的独特魅力,让你感受全年不打烊、四季乐不停的宁陕热情。”周锦政说。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