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开效率”到“经心服务” 激活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5-09-28 08:22:25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今年上半年,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表现突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切实从体制机制、发展环境、政策供给上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我省发布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安新泉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厂房内,机械臂正在作业。(记者 王旭东 摄)

  今年上半年,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表现突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切实从体制机制、发展环境、政策供给上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我省发布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全市工业经济主阵地和西安“北跨”发展先导区的西安经开区,交出了一份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答卷。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经开效率”到“经心服务”,经开区这片沃土正以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和“精准滴灌”的产业政策,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制度创新

  打造“经开效率”新标杆

  从摘地到开工用时70天;“1+2+N”三级联动便民政务服务体系,让企业“足不出园”便利办事;152项高频事项实现“15分钟便利办”……

  这些具体数字的背后,是经开区以营商环境改革为抓手,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的系统性工程。

  “没想到从项目入区开始,经开区就全程护航,仅用70天就实现了从摘地到开工建设。”西安天大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娟的感慨,道出了许多落户经开区企业的心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开区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构建了“1+2+N”三级联动便民政务服务体系,通过常态化推行上门问需、上门送证(照)服务,叠加项目审批专区“绿色通道”“延时服务”“周末不打烊”等机制,树立了“经开效率”的好口碑。

  如今,在经开区,企业开办、项目立项备案、施工许可最快在0.5个工作日办结;政策“免申即享”的覆盖面扩大至60%。在持续提升的服务效能保障下,经开区创造了多项纪录,让“经开事 经心办”政务服务品牌赢得了企业、群众的广泛认可。

  为打造一流的企业服务生态,经开区还整合了税务、工商、投融资机构等资源,构建起多层次、全周期的服务体系。2022-2024年,区内企业安森智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累计抵减纳税额超过4000万元。

  “从产业政策到税收优惠,从资金扶持到配套建设,经开区总能想在企业前面,为我们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成长沃土。”西安彩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郭计化如是说。目前,公司在经开区的新项目已破土动工,正在进行桩基工程建设。

  产业生态

  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

  优异的产业生态,培育出优秀的龙头企业。

  2024年,经开区区内企业隆基绿能、西安吉利分别位居西安民营企业百强榜的第二、第五,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些优质企业所展现出的蓬勃动能,为经开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是经开区的核心产业。对此,经开区持续强化主导产业,通过强链补链延链、以商招商,持续吸引上下游相关企业落户,如今已构建起完整的汽车产业发展体系。

  今年7月初,重庆双英汽车座椅有限公司签约落地经开区,将在泾渭工业园建设汽车座椅研发及生产基地。8月13日,乔路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经开区签约,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内外饰件项目……

  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显著增强经开区整车制造的本地配套能力。记者注意到,西安新泉汽车饰件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正是经开区发挥产业链集聚效应的生动例证。

  2021年5月,西安新泉在经开区破土动工,实现了“当年奠基、次年投产”的“西安速度”。如今,西安新泉周边聚集了大量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本地配套率超过50%——从注塑原料到零部件,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生态。

  “过去要从外省运输产品,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完成生产配送。”西安新泉总经理王祺介绍道,企业的3条产线满负荷运转,产品覆盖仪表板、门内护板等17个种类,配套产品的年产能达30万台套。

  “在西安市及经开区的助力下,西安新泉2022年试产即破亿元,2024年产值达5亿元。”王祺说。

  智造升级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西安新泉的生产车间,发现核心的注塑环节已完全由机器人接管——两台机械臂分工协作,配合激光检测系统完成质量把控。

  “过去人工取件、检测,一个工件要120秒。现在,机器人75秒就能搞定,效率大幅提高。”王祺表示,在安全性能要求极高的气囊组件生产环节,智能化的优势体现得更为明显。目前,企业的3条主产线均实现柔性生产,通过调整机器人程序,就能兼顾商用车与乘用车的生产需求。

  除了汽车产业之外,经开区还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努力构建的航空航天产业链现已聚链成势。

  今年2月25日,西安彬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经开区签订无人机及智能装备生产制造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彬林科技将斥资5亿元,在经开区精心打造一个集企业总部、研发中心以及生产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前瞻性的产业布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彬林科技总经理张鹏表示,彬林科技长期专注于无人化场景下的先进制造及智能装配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与经开区的产业布局十分契合。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经开区已聚集了华天科技、华羿微电子、龙腾半导体等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产业。今年上半年,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2.57亿元,同比增长10.2%——见证着这片沃土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式发展。

  金融活水

  注入民营经济发展新活力

  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进程中,经开区注重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今年4月,经开金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顺利发行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持续强化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6月,全省首支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AIC股权投资基金在经开区成功设立,为区内优质企业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

  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形成了“政策+服务+金融”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将企业动能转化为区域发展合力。

  今年上半年,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69.80亿元,同比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416.18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

  其中,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尤为强劲——陕汽控股累计生产汽车8.64万辆,同比增长3.3%,销量达10.03万辆,同比增长13.9%;西安吉利汽车累计产量达16.46万辆,同比增长29.8%。

  两大龙头企业的喜人数据,直观展现了企业的发展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折射出经开区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今年以来,经开区已成功引进百余个高质量产业项目,宏胜饮料、铭博汽车、元视芯等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项目持续落地生根,助力构建“龙头企业引领、配套企业跟进”的“双轮驱动”模式。

  从“经开效率”到“经心办”服务理念,再到产业链集聚、创新生态培育,经开区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书写着优化营商环境的新篇章,这片沃土将继续引得更多优质企业近悦远来,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记者 康乔娜)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民营经济 体制 环境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