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陕西省属企业持续加强创新引领,赋能产业发展——“创新力”结出生产力硕果

2025-09-26 07:56:55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十四五”以来,陕西省属企业持续加强自主创新,发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越来越多的“创新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9月17日,寰宇卫星的工作人员在监控在轨卫星与地面测控站传回的实时运行数据。

  记者 孙丹文/图

  “我们自主研发的1550nm激光芯片即将应用于无人机激光雷达上。因其高测距精度与强抗干扰能力,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9月16日,西安立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仇伯仓告诉记者。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领域长期存在国外技术垄断情况。作为陕投集团所属陕西投资新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新兴产业领域落下的“第一子”,立芯光电近年来陆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多个系列高功率单模芯片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创新力的提升。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十四五”以来,陕西省属企业持续加强自主创新,发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越来越多的“创新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创新助力锻“长板”

  9月17日,陕投集团所属西安寰宇卫星测控与数据应用有限公司的飞行控制中心内,工作人员正紧盯屏幕,监控着在轨卫星与地面测控站传回的实时运行数据。

  “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寰宇卫星副总工程师杨继春说,“卫星测控的窗口时间非常短暂,低轨卫星每次过顶时间只有约10分钟。发现问题、作出决策和操作处置各个环节必须在此期间完成,对测控系统和地面操作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眼下,商业航天正在迈向广阔市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这意味着未来太空中的卫星数量将越来越多。而这些卫星要完成既定任务,都离不开卫星测控。

  “我们目前能够提供从卫星入轨到卫星整个生命周期结束全方位、全过程的测运控管理服务。”寰宇卫星总经理张利民说,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有偿服务航天器数量381个,常态化服务卫星210颗,测运控服务成功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技术水平在行业内保持领先。

  技术创新能力始终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的关键底气。

  近年来,为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寰宇卫星加大研发投入,累计投资超5亿元建立全球领先的商业测控体系。通过布局新疆、黑龙江、海南“国内大三角”测控站网,公司目前拥有国内大口径天线套量最多、频段覆盖最全、性能指标最优的民商用测控站网。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星座测运控管理系统在功能完备性、性能先进性、运行可靠性等方面均位居国内航天测控企业前列,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商业测控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随着未来在轨卫星数量不断增长,对数据接收传输时效性要求一定会越来越高。我们将继续深化遥感、物联网、AI等技术融合应用,加强迭代创新,巩固在商业航天测控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张利民表示。

  全链协同固优势

  9月16日,立芯光电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加紧生产激光芯片。

  “我们最新的激光芯片正助力医疗美容领域实现新突破,在显著提升美白嫩肤效果的同时,能更好地保护肌肤,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与损伤。”立芯光电总经理李青民介绍。

  立芯光电拥有涵盖芯片设计、外延生长、芯片制造、器件封装与可靠性测试的完整工艺链。公司生产的高功率激光器芯片广泛应用于工业加工、激光雷达、医疗美容等领域。近年来,依托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立芯光电成长为国内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然而,芯片的发展日新月异,唯有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才能持续突破技术壁垒,具有长期竞争力。

  “为了顺应市场趋势,我们不再满足于单一技术的突破,转而以‘链式思维’统筹全局发展。”立芯光电董事长李波说。

  近年来,立芯光电不仅实现自产外延材料的规模化导入,确保了研发与生产环节的核心材料自主可控,还完成了“外延—芯片—器件—模组”垂直产业链布局。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显著增强了自身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性,进而提升了高端激光产品的市场供应能力。

  目前,立芯光电自主研发的3款“拳头”产品分别占国内30%、50%和1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研发的磷化铟系列产品覆盖近红外到中红外的丰富波长,在多个产业领域掀起创新应用的新浪潮。

  “结合目前的市场机遇,我们将针对汽车自动驾驶、高端机器人等领域不同场景推出系列产品,通过更多的前瞻性研发,描绘激光芯片产业新蓝图。”李波表示。

  科技成果稳落地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速传动装备在苛刻运行条件下的密封技术,一直是制约我国相关高端装备发展的关键难题。”9月17日,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延超说。

  在西安理工大学任教期间,张延超一直从事高温高速动态密封技术领域的研究并拥有相关科研成果。2021年以来,陕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着力解决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的难题,全省创新创业氛围浓厚。2023年,张延超研发团队联合陕航集团、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术有限公司,科技成果成功从“书架”转移到“货架”。其航空密封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航空密封件和相关测试服务平台的空白。

  该公司是陕西航空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发展园签约入驻的企业之一。“发展园预计2026年整体投运。建成后将打造集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园区,强化对低空产业链前端研发与制造的支撑,推动陕西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陕西航空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硕说。

  陕投集团持续推进产融贯通,深化改革创新,在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发力。今年上半年,聚焦关键技术突破,立芯光电InP全波段芯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寰宇卫星完成6次发射测控任务,常态化管控在轨卫星175颗;陕航集团航沣新材料两款核心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秦汉通航以“文旅+救援+医疗”模式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大秦无人机“智慧光伏巡检”入选陕西省低空应用场景试点项目;陕直股份新增5项直升机维修资质,直升机销售与租赁业务同比分别增长150%和21%。

  随着一项项源头创新加速落地、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陕西省属企业正持续以创新驱动赋能企业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省属企业 技术创新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