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
从超低能耗建筑的“调温控”,到老旧小区改造的“敲家门”;从新能源项目的“从头再来”,到高标准农田的“沙漠变良田”,这些看似分散的探索,实则勾勒出一条陕西建筑企业转型之路。实践表明,传统行业要破局,不仅要低头啃下技术的硬骨头,还要抬头看清时代的坐标系。
建筑企业的转型是一场“思维革新”。陕建五建集团用超低能耗技术打破“暖气空调”的惯性思维,对“建筑与自然关系”重新定义;陕建六建集团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放下“只要按照图纸干就行”的想法,学会“敲开居民家门”听意见,是对服务对象需求的重新校准。这不是简单的业务调整,而是从“工程承包商”向“城市服务体”的转变,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企业转型的关键,在于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陕建七建集团曾因新能源资质缺失错失项目,在复盘后成立新能源运营事业部,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热电项目打通“发电制热、热源输送、垃圾消纳”产业链;陕建机施集团在工地引入搭积木式装配工艺,用数字化给构件贴上电子“身份证”,使工期缩短、人工减少。这些案例揭示了转型不是被动应对危机,而是主动寻找机遇。当企业跳出“熟悉区”,把社会需求“城市更新”、技术趋势“数字化”转化为具体赛道,传统业务下滑的风险,反而成为倒逼创新的催化剂。
建筑企业的转型始终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企业的转型从来不是孤立的商业行为,当陕西建筑企业将自身发展嵌入一个个国家战略,其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个模式创新,都在为中国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