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人话75年】赵政阳委员和他的苹果种业“中国芯”

2025-09-08 07:08:41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在白水县,当地八成人口吃着“苹果饭”,年产值超110亿元的产业链背后,是一位果树专家播撒在渭北高原沟沟坎坎、村村落落的奋斗足迹...

  记者 马尤翼

  实现从荒园到科研基地“中国芯”育种,让苹果实现从“论斤卖”到“论个卖”、从“按季卖”到“全年卖”的价值飞跃……在白水县,当地八成人口吃着“苹果饭”,年产值超110亿元的产业链背后,是一位果树专家播撒在渭北高原沟沟坎坎、村村落落的奋斗足迹。

  他就是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赵政阳。扎根白水二十载,他始终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誓言,在选育“国字牌”苹果新品种科研路上步履铿锵。

  扛着铺盖建试验站

  1988年7月,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的赵政阳,被分配到陕西省果树研究所,从事果树生物育种和苹果新品种选育研究。

  彼时,富士苹果一统天下。心有不甘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中国人吃上“国字牌”好苹果。

  从杂交授粉到最终审定,一个新品种的育成往往需要15年到20年的时间。“虽然自主培育新品种存在各种艰难困苦,但这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他坚定地说。

  1997年,赵政阳担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项目课题主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少组合、大群体”“阶梯式选择”的苹果育种新思路。

  2005年,经过多地考察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苹果试验站建在白水县杜康镇一片近乎荒废的农场。赵政阳带领团队扎根于此,扛起全国首个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的重任。

  从此,这个一头扎进白水县苹果基地的大学教授,饿了就泡方便面,困了就睡架子床,一到夏天脸晒得黢黑,一到冬天手冻得通红,干起活来比庄稼汉都卖力。

  修围墙、引水拉电、挖树改土平地、老果园改造……建站时的艰辛,成为他和团队成员的精神财富。“苹果是高度杂合的树种,要培育出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品种,就像大海捞针。”赵政阳说。

  培育上万株杂交苗进行定植,结果之后,再千中选百、百种选十……一年又一年,他带领团队在试验田忙碌着。“试验育种是个长期的艰苦过程,我们要‘长短结合’,短期还需要把‘课堂’搬到果园里,把现有的技术手把手地教给果农,让他们真正学得会、能上手。”他说。

  住农民家推广技术

  搞技术推广,让赵政阳没少“吃瘪”。彼时在林皋镇可仙村,赵政阳提出要“间伐改形”,引来果农的一片质疑之声。

  曹谢虎是第一个愿意跟着砍树的果农。“不担风险试试,以后怕情况更糟!”斧头落下,他家6亩多果园,455棵老树只留下220棵。之后他跟着赵政阳团队改树形、防病虫、调肥水,几年后,果园收入竟由过去不到2万元增至30万元。

  更让曹谢虎想不到的是:2010年11月22日,他跟着赵政阳团队一起参加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组织的农业与食品论坛,在台上分享了自己科学种果致富的故事。

  “当时白水县160多个村,我们一个个地去培训,同时努力抓示范户,(看到)有人赚钱了才会有更多人加入进来。”赵政阳回忆说,当时憋着一股劲,就住在农民家里,对果农进行“地毯式”培训,不分白天黑夜地干,终于在当地把局面打开了。

  集科研、示范、推广、教学于一体,赵政阳带着团队把苹果试验站建成了国际一流。多年来,他们用“1+4+4”传帮带模式,先后培养出10名省级果树专家、98名县级专家、960名农民技术骨干。

  一次次杂交选育,一次次失败重来,8年不懈努力,赵政阳团队成功选育出10余个苹果新品种。如今,“瑞阳”“瑞雪”“瑞香红”3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品种,在全国苹果主产区推广面积近60万亩。“三瑞”让种植效益翻倍,果农年均收入从过去不足2万元跃升至5万元左右,从业者收入较10年前增长超80%。

  爬在果树上履职

  “赵老师又上树了!”在白水苹果试验站基地,果农们对赵政阳“上树”讲课已习以为常。“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赚!”赵政阳说,一个新品种真正推广下去造福广大果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自己得在力所能及的渠道都喊一喊、说一说。

  他笑称“自己是一个爬在果树上的政协委员”。

  “爬在树上”观察带来的思考,有许多都转化为他提案里的真知灼见。在担任十二届、十三届省政协委员期间,他关于产业发展的思考从未停歇——

  针对基层农技人员青黄不接的困境,2018年,他提交了《关于加强苹果产业基层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的建议》的提案;聚焦“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议题,2020年,他随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赴山东、辽宁、甘肃3省和渭南、延安、铜川、宝鸡4市16个县(区)考察调研,提交的《关于加快陕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助力陕西苹果实现“由多到好”的跨越。

  担任渭南市政协委员期间,赵政阳用扎根白水这片土地16载的深情,在渭南市政协五届六次会议上以《突出渭南特色 发展现代果业》为题作的大会发言,受到时任渭南市委书记魏建锋的重视。会后,他接到电话通知,当日下午渭南市政府、市政协针对他的提案建议召开专题座谈会。这件当年由市委书记亲自督办的提案,推动渭南制定果业发展三年计划,深化对龙头企业的支持,依托试验站培养乡土技术专家。

  去年省两会,赵政阳带着“三瑞”苹果和调研数据参会,提交了《关于加快苹果新优品种产业化开发的提案》,建议推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产业化模式,让“中国芯”好果子“家族”持续“添丁”。

  “只有把身子沉到果园里,把耳朵凑到果农嘴边,才能提出真建议、解决真问题。”赵政阳说,自己和团队会继续扎根这片黄土地,让“中国果”的味道惊艳世界。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苹果育种 赵政阳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