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技供给和产业需求“双向奔赴”新实践——西安市政协专家协商会侧记

2025-09-02 07:23:36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西安市政协围绕“充分发挥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作用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召开专家协商会,共话创新浪潮下的变革与机遇、蓝图与路径...

  记者 满淑涵

  攀高向新,紧锣密鼓。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各地纷纷结合地方实际和产业优势,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坐拥丰厚的科研资源与无限的创新潜能,西安正加快步伐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8月29日,西安市政协围绕“充分发挥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作用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召开专家协商会,共话创新浪潮下的变革与机遇、蓝图与路径。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涉及面广、要素繁多,从何处统筹“破”与“立”?西安市政协此次专家协商会把握焦点、选准切口,聚焦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这一重要抓手,将协商落点锁定专业性强、关注度高、具有重大意义的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并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对问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参与。

  横向找差距、纵向找不足,结合前期实地调研,协商会上,业界专家、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碰撞观点,热烈互动,为提升科技含“金”量、产业“含新量”出谋划策。

  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是西安市委、市政府2023年批准设立的市场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瞄准未来产业构建技术攻关平台,围绕关键技术进行研发突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成果产业化。

  西安市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林原认为,目前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运营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有效利用了“空间、人才、投资”的禀赋优势;二是建立了“点、面、体”相互衔接的科创体系;三是具有“强运营”特点的组织架构。他指出,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本身不是行业龙头企业,主要通过遴选研发团队实现共建,所以需加强与链主企业合作,借助链主企业的创新优势、资源整合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平台及项目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技术攻关产业化过程较长,使得经济收效较慢、市场竞争力受限。”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通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栋认为,问题症结在于技术攻关平台合作机制成效还不显著,产业需求牵引研发和就地转化配套支撑不足。他建议,要搭建科创资源统筹平台,建立动态更新的资源数据库和智能匹配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地域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创新要素跨区域、跨领域精准撮合对接,强化资源统筹的辐射力和穿透力,还可以建立平台开放共享机制,通过会员制、服务收费等市场化方式运营,降低单个企业创新成本。

  通过在成都、武汉等地新型研发机构实地调研掌握的一手资料,综合借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有益经验,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监侯自普分析指出,目前,长安先导科技金融体系主要依靠外部合作生态,基金投资路径仍未打通,导致培育孵化的项目对区域黏性不高。他建议,一方面,支持长安先导尽快组建自有基金体系;另一方面,提升服务深度,扩展服务边界,借鉴科技服务业最新演进趋势,探索开展超前孵化、深度孵化和新场景创造等服务,助力项目“育得出”“长得大”。

  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陕西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瑾认为,应设立长安先导科创人才计划,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用于支持合作科研团队、科创企业的发展。同时,建立卓越工程师评审直通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直接认定,缩短高层次人才职称晋升周期,提高人才晋升效率。“通过优化人才政策,增强顶尖团队粘性。”

  “创新策源能力弱、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协同低效,这些已成为掣肘西安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亟须通过系统性改革破局。”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西拓电气董事、华通电器总经理辛春雷认为,破局之路就在于以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为枢纽构建全链条生态,构建“基础研究—概念验证—中试放大—产业孵化”的完整闭环。“要用好‘科技大市场’,收集企业技术难题与未来产业方向预测,利用大数据+AI实现智能匹配推送,建立动态需求库;整合高校院所可转化成果及科研团队能力信息,开放共享非敏感数据,建立成果能力画像。此外,还可以鼓励企业在基础研究阶段以低成本介入高校前瞻性研究,共建联合实验室,共享技术路线图,降低后期转化风险,形成预研合作机制。”

  从“书架”上的技术到“货架”上的产品,科技成果转化往往要面对难以跨越的“达尔文死海”,而中试是跨越这一“死海”的重要工具。

  西安交通大学技术成果转移有限责任公司战略总监侯莹认为,要加大对长安先导体系内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支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评估、孵化一体化服务平台,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在中心体系内深化拓展,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完善市级配套政策与多部门协同机制”“建立未来产业智库与预判机制”“资本护航,长线支持”……从明晰功能定位到强化资源整合,从创新体制机制到优化服务体系,这场专家协商会“干货”满、“言值”高,为西安创新立市、产业强市增添了助力。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西安政协 专家协商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