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白瑶
“作为一个小商户,能够被国家层面认可感到十分开心。”8月11日,说起在北京荣获表彰,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镇迎宾会友商贸汉桂路店负责人郑建明激动地说,“我认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坚守诚信、践行责任的非公经济人士的鼓励。”
7月29日,在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获得“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郑建明就是其中之一。
从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建民批发部”到当地商贸标杆,郑建明用实干与奉献,在南郑大地书写了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生动篇章。
这份坚守与担当,早在二十多年前的军营里就已铸就。“我在部队入了党,始终牢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做对老百姓有用的人。”彼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这段淬炼成钢的军旅生涯会成为他日后坚守诚信、勇担责任的力量源泉。
2003年12月,郑建明告别了军营。退伍的他揣着安置费满怀憧憬地开启创业路,但因缺乏市场经验摔了跟头,一度身无分文。骨子里军人的韧劲让他没有消沉,经朋友介绍,他干起了销售工作。
“那时候刚开始做,就靠自己风里来雨里去跑市场、谈客户,吃了很多苦,被拒绝、遭冷遇是家常便饭。”郑建明笑着说。
一年下来,郑建明瘦了一圈,却硬是凭着“抢着干、拼命干”的劲头,用实打实的业绩赢得了客户信任与市场口碑。
“最难忘的是有次下班刚端起饭碗,一家开饭店的客户突然打电话说今天店里顾客多酒卖完了,客人还等着上酒开席,急得团团转。”挂了电话,郑建明二话不说放下碗筷,赶到库房搬酒送到客户饭店,“当时送完酒后我看到客户忙得脚不沾地,就帮着打扫卫生、端茶倒水,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家吃了口饭。”
把客户的急事当成自己大事,郑建明凭借用心服务赢得越来越多客户的信赖,为事业发展攒下了坚实的“口碑资本”。
这些点点滴滴的付出,被郑建明的领导看在眼里,于是鼓励他大胆创业闯出一片天地。
这份认可与鼓励,像一束光点亮了郑建明心中的创业梦。凭借积累的客户资源和行业口碑,郑建明创立了“建民批发部”,将“诚实守信”作为立店之本,融入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诚信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每进一批货我都会仔细核对生产日期和质检报告,哪怕是几元钱的小商品也绝不马虎,对客户提出的需求无论大小都记在心上,一定解决妥善。”郑建明说。
2023年,当时一位客户决定转行,准备将店铺转让给他人,而他在郑建明的店里还有十几万元预交货款未结算。得知情况时正值夏季销售高峰期,资金周转原本就紧张,但郑建明二话不说马上组织财务人员完成清算,将全额货款退还给客户。
“大家挣钱都不容易,不管我们多困难,别人的钱必须一分不少及时还上。”这份近乎严苛的诚信,让“建民批发部”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随着客户越来越多,他开始扩大经营规模,创办了“迎宾会友商贸”。
得益于多年的诚信坚守,郑建明的店铺先后被授予陕西省级“放心酒示范店”等称号,成为当地非公经济领域诚信经营的标杆。
事业发展中,郑建明始终不忘“诚信”二字的分量,更将这份品格延伸到社会责任的践行中。
“在部队时,我们经常说‘为人民服务’,创业后我逐渐明白非公经济人士的‘为人民服务’,就是把事业发展成果回馈给社会。”郑建明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对员工,郑建明承诺“不拖欠一分工资、不亏待一位员工”。多年来,店铺80%的岗位专门留给下岗职工、未就业大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他不仅按时足额发放工资,还为员工缴纳社保、设立年终奖和节日福利。
对社会,郑建明用十年如一日的公益行动践行“扶危济困”的庄重承诺:
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帮助30余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答应高考季为考生和陪考家长送水,他连续15年在考点外搭起“爱心饮水站”;承诺“群众有困难就帮”,他主动包联4户贫困户,经常上门走访,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
担任大河坎商会会长后,他更是带着会员商户开展扶贫济困、爱心捐赠活动,带动更多非公经济人士加入公益队伍。十余年来,他个人捐款捐物总价值超过100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内涵。
最近,载誉归来的郑建明忙着奔赴各个宣讲会场。在退伍军人座谈会上、在青年企业家协会交流现场,他结合多年的经营心得,向非公经济人士传递发展信心。他告诉大家:“非公经济能发展,靠的是党的好政策,靠的是群众的信任,而信任的基石就是诚信!”
谈及未来,郑建明表示,将以这份荣誉为新起点,继续扎根实业、服务社会,把业务拓展到偏远地区,带动更多非公经济人士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实干与担当书写新时代非公经济人士的使命答卷。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