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整理
【新闻回放】虚构病例、夸大效果,假科普、真带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将迎来更大整治力度。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明确要求自媒体账号对发布转发医疗科普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负责,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
网友观点: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虚假,科学传播更来不得丝毫忽悠。四部门联合出手,彰显出整治乱象的坚定决心,也为行业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唯有平台切实履行审核责任、医疗机构加强从业人员管理、监管部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才能让权威、专业的医疗科普脱颖而出,让劣质虚夸的内容再无生存空间。
网友观点:健康科普岂能沦为“流量生意”。每一件白大褂背后,都是对生命的敬畏,而非对利润的追逐;每一次医学知识的传播,都是以科学为锚点,而非以流量为风向。让健康科普回归科学本质,不仅需要监管的利剑、平台的担当,更要不断创新载体和内容,让科学知识“靠谱又有趣”。
【新闻回放】近年来,打上“儿童”标签的商品越来越多。虽然通常价格高于其他同类型产品,但出于健康、便利等方面考虑,不少父母仍愿意为此买单。令人不安的是,近年来,屡有问题“儿童商品”被曝光,直接危害儿童身体健康。
网友观点:家长应理性消费,提高对商家宣传和网红产品的鉴别能力,不简单遵从“贵即是好”的消费观念,而是根据实际需求和商品质量为孩子购物。
网友观点: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儿童商品更应如此。“儿童”二字不能是简单的营销噱头,而应是对商品更高质量的安全承诺,这个标签不能乱贴。一旦打上“儿童”标签,就要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本,始终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
网友观点:商家要在选材用料、工艺制作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规生产、虚假宣传等行为。只有把高标准、严要求落到实处,才能让家长买得放心、孩子用得安全。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